阿里巴巴架构再迎大调整:左手接招腾讯,右手瞄准百度

2018-11-27
来源:罗超

11月26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发布全员公开信,宣布阿里进行最新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具体调整如下:


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集团CTO张建锋将兼任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直接向张勇汇报,原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则另有任用。


成立新零售技术事业群,吴泽明将出任事业群总裁,直接向张勇汇报,新零售事业群将整合B2B、淘宝、天猫等的技术力量。


天猫升级为“大天猫”,形成天猫事业群、天猫超市事业群和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三大板块。原天猫事业群总裁靖捷将继续担任天猫事业群总裁,原CEO助理李永和将担任天猫超市事业群总裁,原天猫进出口事业部总经理刘鹏将继续担任天猫进出口事业部总经理。三位负责人分别向张勇汇报。


菜鸟网络将相应调整阵型,成立超市物流团队和天猫进出口物流团队。超市物流团队将向李永和和菜鸟总裁万霖双实线汇报,天猫进出口物流团队将向刘鹏和菜鸟总裁万霖双实线汇报。


张忆芬出任阿里妈妈总裁,董本洪不再兼任阿里妈妈总裁,继续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官。樊路远接替杨伟东,担任阿里大文娱事业群新一轮的轮值总裁。


陈丽娟带领的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进入集团创新业务事业群,向张勇汇报。


架构调整最频繁的阿里巴巴


跟腾讯七年调整一次架构不同,阿里巴巴每年都会至少调整一次架构。


我统计了一下,阿里巴巴从2011年到现在,公开的架构调整就有10次,除了这次还可以看看最近的:


2011年,一淘、天猫,三者从淘宝网拆分,团购平台聚划算独立运营,ICBU(国际业务事业部)和CBU(中国业务事业部)从阿里巴巴B2B公司拆分出来;


2012年,设立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阿里云为七大事业群;


2013年1月10日,阿里巴巴迎来史上最剧烈的一次架构调整:拆分出25个事业部,马云表明此举是为了将公司拆成“更多”小事业部运营,给更多的阿里年轻领导者创新发展的机会。这些事业部一共由9名事业部总裁负责。


2013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网络通讯事业部,OS事业部升级为OS事业群,原B2C事业群总裁张勇出任阿里巴巴集团COO,阿里巴巴CEO陆兆禧亲自挂帅移动业务,一切均是奔着移动转型而去。不过事后这么这是麻痹对手的举措,因为来往只是阿里声东击西之举。


2014年阿里巴巴进行了一次架构调整,主要是人事变动,阿里集团COO张勇(化名逍遥子)、原淘点点事业部总经理王煜磊(花名乔峰)、阿里副总裁张建锋(花名行巅)得到重用。


2015年3月6日,阿里巴巴对旗下淘宝、天猫、聚划算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整合为“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4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成立智能生活事业部;4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成立阿里汽车事业部;4月29日,阿里移动事业群整合完成…


2015年底,阿里巴巴再次架构调整,组成由“小前台,大中台”互为协同的创新管理模式,重组阿里巴巴集团商家事业部,首次组建平台治理部,这次调整还涉及到不少人事任命。


2016年4月1日,阿里巴巴进行架构调整,张建锋(行癫,中台事业群总裁)出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CTO),同时担任集团技术战略执行小组组长,此外还有其余人事任命。


2017年1月13日,阿里巴巴架构调整,全面拥抱“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和新能源)战略。


现在,又调整了,阿里业务最为庞杂,通过跨界发展快速构建了一个要容纳20亿人的经济体,几乎是无所不包,业务广度远远大于腾讯和百度。


阿里巴巴已经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不是一个科技公司,而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实体,这是其架构频繁调整的根本原因,当然,架构调整也是业务发展的需要。


人工智能成本次调整最大看点


阿里这一次调整,核心原因张勇在内部信说了,是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一个是互联网已进入李彦宏所说的下一幕“人工智能”,另一个则是阿里新零售和全球化战略发展的需求。


阿里巴巴这次六大调整内容,有3个与智能技术有关系,包括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成立新零售技术事业群,以及打造天猫精灵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进入集团创新业务事业群,直接向张勇汇报。


可以看到,智能技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阿里巴巴已经实现从商业公司向智能技术驱动的商业公司的升级。


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由集团的首席技术官张建锋兼任总裁,这表明AI技术对阿里会更加重要,接下来阿里云会加速推动AI在各行各业落地。


阿里云现在有三驾马车:云计算、AI和物联网,名字里面带智能,表明阿里云不只是云计算平台,阿里云此前已经发布了各种ET大脑,推动AI在医疗、交通、零售、工业等行业落地,就在前几天的广东云栖大会上,阿里云还发布了“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


阿里巴巴在前几年实现从“应用驱动”向“基础技术+应用技术”两条腿走路的技术路线转型,启动了NASA计划、成立了达摩院和罗汉堂,投资或者收购了芯片公司,都表明其更重视基础技,现在CTO操刀阿里云,其基础技术会进一步发力。


打造天猫精灵的阿里AI实验室不再隶属于阿里云,进入集团创新业务事业群,直接向张勇汇报。这意味着阿里巴巴认可智能音箱的成绩,而且会强化布局,智能音箱是AI落地的核心产品,也是IoT特别是智能家居的入口,阿里巴巴志在必得。


胡晓明不再担任阿里云总裁,另有任用。阿里云成为中国云计算老大和全球前三,胡晓明居功至伟,有人认为他可能会去蚂蚁金服,胡晓明何去何从成为本次架构调整的一大悬念。


天猫调整也是一大看点,从一枝独秀到三驾马车,天猫超市事业群和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与原来的天猫并列,表明天猫在超市业务和国际化上发力,一个是本地,一个是全球。


超市是上阿里布局本地新零售的重要落子,主要提供本地快速送货服务,结合阿里收购的饿了么的同城物流服务,以及B2B2C的独特模式,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国际化则是阿里巴巴上市后的重要战略,金融、物流和电商都在出海,前面菜鸟和蚂蚁构建了海外基础设施,天猫应该会加大步伐出海,天猫国际进口这块做得已经很好,未来的看点是出口,特别是与阿里巴巴在海外投资的电商平台如Lazada的协作。

阿里巴巴成为一家AI公司,与早已战略布局AI的百度,成为中国AI的两只领头羊。百度基础AI技术更强,阿里应用场景更多,现在两者都在向彼此学习,阿里强调基础技术,百度强调应用落地。


产业互联网两马战正式开打


本次架构调整也表明,阿里巴巴用AI驱动产业互联网的思路。


前段时间,腾讯也进行了组织架构的变动,整合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明确了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两条腿走路的趋势,腾讯希望可以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


消费互联网天花板到了,产业互联网成为大趋势是所有人的共识。


跟“互联网+”不同,产业互联网不是“互联网流量思维”,不是从线上导流到线下这么简单,而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AI、IoT、区块链)等,推动各行各业升级换代、效率提高和模式创新。事实上,马云的“五新”,滴滴等与实体产业结合的商业模式,本质都是产业互联网。


阿里巴巴跟腾讯不同,它是从2B业务起家的,阿里巴巴B2B公司就是服务中小企业的外贸生意,提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愿景,后来才有2C业务淘宝天猫等等,所以阿里一直是2C和2B结合的路线,2B业务除了阿里云还有阿里妈妈、阿里钉钉等,蚂蚁金服、口碑、菜鸟也是B/C混搭。结合阿里云这张王牌,阿里做企业级服务、做产业互联网优势明显。


这一次调整,表明阿里巴巴继续强化to B业务,而且会十分注重AI技术。


未来企业级市场阿里和腾讯再次上演“两马战”也是毋庸置疑的。不只是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巨头也都已吹响向产业互联网进军的号角,京东金融甚至直接更名为京东数科。“罗超频道”认为,产业互联网涉及到太多产业的深度融合,一定不会是少数巨头的菜,不同产业,以及巨头与不同产业间,都会出现大量的新机会,有望诞生大量的独角兽。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