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母亲展开《一个母亲的复仇》,印度电影还能重回“现实”巅峰吗?

2019-05-14
来源:娱乐独角兽

“神明不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伴着母亲节的脚步,一部与母爱有关的印度电影悄然上线——《一个母亲的复仇》。与大众预期中的温馨风格不同,这部改编自印度“德里黑公交事件”的影片,非常硬核地将“母亲”和“复仇”放在了一起。

自2018年下半年在中国影市一度冷却后,印度电影便在国内院线陷入了长达三个月的“真空期”。4月份,《调音师》登陆国内院线,截止当前已揽获超3亿票房,豆瓣评分8.3,猫眼淘票票所代表的大众评分9.0以上。不难窥见的是,市场对“印度电影热”开始摆正态度,印度电影亦再次逐渐升温。

此次,印度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改档至母亲节之际登陆院线,并在超级英雄们、萌神皮卡丘以及残酷迦百农的包围下“哭”出了一方小天地,上映三日累计票房突破4000万,猫眼评分9.3、淘票票9.0。其在继续为印度电影提振之余,也再次揭开了这个国家的病症面纱。

《一个母亲的复仇》:

硬核母亲复仇记

2012年12月的一天晚上,在印度首都新德里,23岁的医学系大学生乔蒂和男友看完电影后欲搭车回家,因误上了一辆不在当班的公交车,悲剧就此发生。乔蒂男友被公交车上6名男子打晕后关押在驾驶室,之后几人在车厢里伤害了乔蒂。事后,他们还将乔蒂及男友扔下车打算毁尸灭迹,幸好男友及时拖走了乔蒂才逃过一劫。被送往医院的乔蒂,因腹部、生殖器、肠子等所遭创伤过重,坚持13日后还是不幸离世。

比起受害者的离去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当警方抓获6名嫌疑犯后,其中一名嫌犯在监狱自杀,剩下5名中有4名被处以死刑,另一人因是未成年,只被列为少年犯,最高行刑不过3年。

这起震惊全球的案件被称为“德里黑公交事件”,亦是《一个母亲的复仇》的原始取材。但与黑公交事件不同的是,影片在故事内容上做了些许调整。故事主角为受害者艾莉亚以及她的继母戴维琪,艾莉亚在一次派对后,被她曾拒绝的同班男生以及其他3人强行带走,并实施了惨无人道的轮奸和殴打。幸运的是,艾莉亚坚强地活了下来,并对罪犯进行了指认,但更为残酷的是,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将4人释放。

罪恶没有得到惩治,反而听到宣判结果后绝望的艾莉亚父亲,因对罪犯挥出了拳头而被以藐视法庭罪关进监狱。一边是受到伤害的受害者及家人,一边是逃脱法律制裁的凶手,面对不公,你会如何选择?艾莉亚的继母戴维琪选择了以暴制暴,哪怕身为教师的她明知这是条不归路。

事实上,《一个母亲的复仇》并不“新鲜”,该片2017年7月份便曾在印度上映,且因故事取材的真实性和社会性险些被禁。相比之下,同样取材“德里黑公交事件”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处境更为糟糕,本拟于2015年3月8日的国际妇女节上映,但印度当局却以内容敏感、容易造成社会混乱为由,禁止了该片的播出。

为母则刚,就《一个母亲的复仇》而言,虽然艾莉亚并非戴维琪的亲生女儿,但母爱的伟大之处便在于它的毫无芥蒂。戴维琪每次的复仇行为都紧扣母爱主题,尤其是最后,伴随着女儿的一声“Mom”,影片的戏剧张力得到最大化释放。在学校教书育人的母亲,被逼上绝路后放下手中的课本,为女儿讨回公道的同时,也给社会上了一课。

众所周知,印度是“女性地狱”国家之一,这片土地有太多不公,亦有太多可被搬上银屏而以示警醒的故事。与以往在国内上映的印度影片相比,《一个母亲的复仇》或许不如《摔跤吧!爸爸》般励志,不如《厕所英雄》和《印度合伙人》般具有现实推动性,也不如《调音师》般拥有严谨可推敲的剧本,但它依旧足够生猛与血淋淋。

仿佛一个轮回,国内观众所熟悉的印度电影再次回归。

印度电影“回温”,

但“现实”这把利器还能有效多久?

与早期“神片”给大众的印象不同,近年来的印度电影抓住现实题材的风口,在中国市场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其实印度电影的现实主义趋向最早始于1955年,一部《大地之歌》为印度电影舞起了现实主义的潮流,且受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波及,印度新电影运动登上世界舞台。随后大批基于现实题材的影片迎头之上,以极具批判性的笔触剖开了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但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电影运动的逐渐式微,以及印度底层人民的争议,印度电影慢慢摒弃了过于写实的手法,开始进行通俗化和娱乐化表达。基于此,最具大众记忆点的印度电影诞生了。

再次改变印度电影在世界舞台形象的人是阿米尔•汗,同时他也是将印度电影推进中国市场的一大功臣。从《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到并未引进的《地球上的星星》,阿米尔•汗让中国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印度电影。尤其是在2017年,一部《摔跤吧!爸爸》,不仅在中国市场拿到了近13亿票房和豆瓣9.0的高分,也让印度电影在中国影市彻底拥有了姓名。

此后,从《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到《起跑线》、《厕所英雄》、《印度合伙人》等影片,印度电影被大量引进中国市场,其以直面社会敏感问题的姿态得到中国观众的好感,即使是在引进片配额有限的情况下,印度电影仍然保持着每月一到两部的高频次露出。

佳肴再美味也有吃腻的一天,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国内观众对印度电影的审美疲劳。除去《嗝嗝老师》取得了破亿的票房成绩外,去年五月份开始,无论是《巴里巴霍王2:终结》、《厕所英雄》、《苏丹》、《老爸102岁》,还是《印度合伙人》和《印度暴徒》票房都未能过亿,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票房成绩整体下滑严重。

深究其原因,既因国内一股脑引进的印度电影太过“相似”,导致大众审美疲劳,也与市场对“印度热”的追捧过于极端化,导致观众闭上眼就可领悟其故事内核不无关系。一时间,凡是打上印度电影的标签,必将包含三大因素:现实性、社会性和充满爱的正能量。“套路化”和“共情”成为印度电影的破局关键。

追溯去年的《巴里巴霍王2:终结》、《厕所英雄》、《印度合伙人》、《印度暴徒》等影片,以及再往前取得高票房的《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起跑线》等影片不难发现,观众对印度电影的认可度来源于影片所传递的情感、普世性与共情性,文化和社会壁垒存在感较强的影片往往不容易激发出大众的共鸣与共情。

就《一个母亲的复仇》这部影片而言,一个原本温柔慈爱的母亲,为给女儿讨回公道,无奈进行私人审判。这样的故事其实并不少见,日本的《告白》、韩国的《别哭妈妈》以及美国的《三块广告牌》,这些影片的影像或浓烈或克制,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复仇或讨回公道外衣下包裹着的深沉母爱。

整体来看,虽然《一个母亲的复仇》存在诸多逻辑漏洞和情节短板,但它的情感张力却又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张力不仅来源于母爱,也出现在母亲、私家侦探、变性人学生这些代表弱势群体的人联合起来,打败代表恶势力的嫌疑人这一设定上。诸多因素的叠加,使得影片所折射的女性觉醒以及弱势群里之力显得更为震撼人心。

《一个母亲的复仇》做到了情感和立意层面的突破,片中母亲替女儿报了仇,故事留白,但在剧作层面依然存在很多的上升空间。而影片之外,当大众“脱敏”现实题材后,印度电影要走的路亦很长。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