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禾资本收获4家科创板首批挂牌上市公司 厉伟:要把弹药更多地打在硬科技创新上

2019-07-23
来源:融资中国
近日,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接受记者专访,详细阐述了松禾资本的投资之道。尽管在采访中,厉伟反复提到“国运”、“借势”等词汇,但这份靓丽的成绩单背后,依然折射出松禾资本独到的投资逻辑。

22日,万众瞩目的科创板迎来了首批25家挂牌上市公司。记者通过公开资料梳理发现,这25家公司中,除了苏州华兴源创科技之外,其余24家背后均有创业投资机构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涉及61家投资机构。其中,国有机构深创投和民营机构松禾资本分别收获4家,在这一次的科创板挂牌中表现最为突出。同时,北极光创投、架桥资本、力鼎资本、启赋资本、元禾控股、中信证券旗下投资机构均收获2家首批科创板挂牌上市公司。


近日,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接受记者专访,详细阐述了松禾资本的投资之道。尽管在采访中,厉伟反复提到“国运”、“借势”等词汇,但这份靓丽的成绩单背后,依然折射出松禾资本独到的投资逻辑。


科创板首批挂牌上市公司松禾“命中率”达16%


在科创板首批挂牌上市公司中,光峰科技、虹软科技、方邦电子、天宜上佳四家,都是松禾资本投资过的企业。记者了解到,光峰科技为天使阶段投资的,方邦电子为VC阶段投资的,虹软科技和天宜上佳为PE阶段投资的。


按照首批25家挂牌上市公司来计算,松禾资本此次的命中率高达16%。厉伟告诉记者,“我们只是运气比其他机构稍微好一些,更重要的是踏上了科创板的东风,这也说明松禾资本一直以来的坚持,和国家的战略需要不谋而合。”


厉伟口中的“坚持”,指的是硬科技创新。在松禾资本的投资逻辑中,有核心技术、能解决卡脖子难题是项目判断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商而言,核心技术意味着竞争壁垒,昭示着企业在市场上能够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国而言,掐脖子难题能否又好又快地解决,将决定着中国的国力走向。”


光峰科技,致力于推动激光显示技术产业化。清华大学出身的创始人李屹,从硅谷到深圳创业,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LPD激光显示技术,确立了中国在激光显示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ALPD激光放映设备已经成为国内一万多家影院的选择,打破了国外企业在核心放映技术上的垄断。


方邦电子,用九年的时间,坐上了电磁屏蔽膜行业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交椅。“电磁屏蔽膜的生产工艺很复杂,技术难度很高,在2012年方邦电子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磁屏蔽膜之前,该市场长期被日本公司垄断。”创始人苏陟表示,“它是随着手机发展而催生的新元器件,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在2008年以前,全世界只有一家日本公司生产,2009年出来第二家,也是日本企业。我2010年底创立方邦时,把主攻方向瞄准电磁屏蔽膜,一方面是看好这个领域的商机,另外就是想要打破日本的垄断。”苏陟表示。


天宜上佳,是我国高铁动车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的有力推动者。2013年之前,受制于德、法、日等对高速列车制动闸片的技术垄断,我国高铁制动系统长期依赖进口,面临价格高、供货周期长、备品备件供应不及时等问题。对此,身兼核心技术研发的创始人吴佩芳表示,天宜上佳怀揣“国产替代,保障国家铁路战略安全”的梦想,依靠自主研发,在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的材料、工艺、生产等方面陆续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进口替代,推动刹车片国产化降低成本75%。目前,天宜上佳是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的核心供货商,产品已覆盖铁路总公司下属的全部18个地方铁路局。


虹软科技,是行业领先的智能手机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供应商。在人工智能视觉领域,行业应用场景丰富,商业市场巨大,集中了全球40%人工智能企业,不乏众多独角兽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虹软近几年的研发费用占比一直保持在30%以上,根据IDC 统计,2018年全球出货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除苹果外,华为、三星、小米、OPPO的主要机型均有搭载虹软科技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在创始人邓晖看来,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5G商用步伐加快,视觉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情怀和商业并重,发掘‘企业家+科学家’联合体”


厉伟说:“创业者是有情怀的梦想家,只有心怀梦想才能忍受创业的孤独,到达别人很难企及的高度。”


认定要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李屹带领光峰科技用了13年打破传统光学巨头垄断,让世界看到中国激光。苏陟在带领方邦打破日本在电磁屏蔽膜领域的垄断征程中,曾为了攻克某个涉及剥离力的技术难题,进行了数万次试验。吴佩芳用“一伙人,一件事,一辈子”的坚定信念,推动高速列车制动闸片国产替代。邓晖鼓励员工要做伟大的产品,把虹软做成一家拥有世界领先技术且能为全球客户和消费者带来真正价值的影像视觉技术公司。


厉伟告诉记者,这四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企业的掌舵者同样也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他们为什么能获得成功?作为这四家企业的投资人,厉伟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于创始人“企业家+科学家”的特征。


“从松禾资本多年的投资经验中,我们发现具备这种特征的创始人,其创业成功的概率要高不少。”厉伟告诉记者,“项目能否成功,只靠科学家的情怀远远不够,还要有企业家的商业头脑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意识。这四家企业的负责人对市场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要么是瞄准了中国紧缺的技术现状,要么看准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发掘了技术在当下及未来巨大的应用场景。”


在厉伟看来,这是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的重要区别。一些创始人身上科学家的特质太明显,往往忽视市场需求,陷入“唯技术论英雄”的情结里,很难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跑出来。


“模式创新赚钱快,仍要把弹药打在硬科技创新上”


厉伟认为,科创板的设立,向科技型企业以及专注科技投资的创业投资机构释放了积极信号,也会对整个投资生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更多的PE/VC给予硬科技投资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一直以来,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创业的两大重要切入口。在人口红利、资金红利等多重因素刺激下,两者的市场追捧热度也不太一样。近年来,一些模式创新下的“造富神话”,吸引了大量投资机构进场。“这造成了对风口的过度追逐,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厉伟告诉记者,“所以就有了过去几年,O2O、共享单车、P2P等模式创新领域的‘一地鸡毛’。”


松禾资本是中国第一批本土创投机构的代表,长期致力于投资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硬科技项目。厉伟告诉记者,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松禾始终坚持“克制欲望、不熟不做”的投资理念,专注于在技术创新型企业中精选标的,罕有涉足“短平快”的项目。


谈到过去几年模式创新领域的不理性现象,厉伟不禁有些扼腕叹息。“试想,如果将这些资金投入到硬科技项目上,那么现在中国或许会在更多的技术领域有更强悍的实力。”


“模式创新赚钱很快,但我依然呼吁创投机构、尤其是中国本土的创投机构,多拿一些弹药用在支持硬科技创新上。”厉伟说。“尽管硬科技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储备,投入大量的研发和时间,需要投资机构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但一旦成功,无论是财务上的回报,还是价值上的体现,对一个投资人来说都是值得一生骄傲的。”


“基于人口、资金、模式的传统红利已经向人才、生态、技术等的新型红利转换。首批25家科技企业科创板挂牌上市,拉开了中国版‘纳斯达克’的序幕。我相信,这也将推动更多的创业投资机构进行策略上的调整。”厉伟说。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