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智慧城市的隐藏“宝藏”吗?

2020-04-27
来源:亿欧 作者:唐钰婷
过去,提起区块链,大家常常会联想到“数字货币”;但实际上,区块链还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宝藏”。

提起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技术,不少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但却可能忽略了一个前沿的技术——区块链。

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是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重要体现。

这不是中央首次提及“区块链”。

早在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强调:要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探索在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被中央多次提及,却被我们忽视的区块链技术,会是智慧城市的隐藏“宝藏”吗?

为区块链“正名”

不少人第一次听到“区块链”,是因为听说了“比特币”。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一项成熟应用,但绝非唯一。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我们所熟知的“比特币”是区块链1.0阶段最成功的应用,因此不少人也将比特币等虚拟加密货币与区块链划上等号。区块链技术在1.0阶段发挥了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可追溯”的功能,让人们看到了打造全新电子现金系统的可能性。但在这一阶段,区块链技术不支持其他应用在自身基础上做开发,因此应用范围也十分局限。

到了区块链2.0阶段,区块链技术在1.0阶段数字货币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智能合约”协议,其他应用可以在此协议基础上进行开发,这是区块链2.0相对于区块链1.0最大的区别。

智能合约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智能合约的出现,让区块链技术开始在涉及合同处理、数据交换的领域得以应用,比如金融、物流、共享经济等。

2017年以后,区块链技术发展进入3.0阶段。目前虽然尚未实现大规模落地,但区块链技术在这一阶段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广泛支持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底层技术,能够对互联网中代表价值的信息和字节进行产权确认、计量和存储,从而实现资产在区块链上可被追踪、控制和交易。

总的来说,区块链技术因数字货币兴起而备受关注,其核心特征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但区块链技术不等同于数字货币,也不是一项“自成一派”的技术。区块链技术主要由密码学和共识算法组合而成,可以将其理解为:在现有加密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分布式账本”和“共识机制”,在数据流转过程中防篡改的一种机制保障。

理解了区块链的内涵后,就能理解为什么区块链是智慧城市建设中被忽略的“宝藏”。

为数据共享“背书”

区块链技术能有效解决当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难题。

2016年以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新型智慧城市的特征是“数据驱动”、“系统纵横联合”。

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数据在哪里?在各个政府部门里。

但不同的数据保存在不同政府部门的不同系统中,难以打通。而且,在早期信息化建设阶段,各部门各自为政,导致后来出现政务系统重复建设、缺乏标准统一的数据结构与访问接口、业务数据难以跨部门共享的问题。

另一方面,政务信息共享原则是“谁主管、谁提供、谁负责”“谁经手、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当前技术手段难以清晰界定数据使用过程中归属权、使用权和管理权,这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难题。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大数据,本质其实就是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全球知名的区块链技术研发及服务提供商——欧科集团副总裁胡超在接受亿欧科创采访时说道:“而区块链数据的去中⼼化和分布式存储,数据安全性将大幅提升,数据特征也将更加丰富,模型与算法水平将得到提升,并将带来更加公开透明的大数据生态。”

简单地说,区块链技术能够建立起保障数据在流转过程中不被篡改的机制,是解决当前各部门和各行政区域之间信任问题的良方。

比如,南京市就打造了由公安、工商、社保和民政等49个政府部门在内的区块链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所有数据上传、查询和使用的过程都会被记录,每个部门都是全节点,可查看所有的数据,有效解决了数据共享难的问题。

澳门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了实体身份认证以及可信数据交换解决方案,实现了安全高效的跨机构身份认证和数据合作,促进了政务数据跨部门利用,从而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这些都是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得到良好应用的案例。

区块链需要全新的架构

既然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能发挥极大的价值,但为什么目前区块链技术尚未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大规模应用?

首要的原因是区块链技术尚未成熟。

区块链技术还是个10岁的孩子,还在小学阶段。”祥峰投资合伙人岳祥告诉亿欧科创。区块链底层技术尚在研发阶段,因此暂时还看不到应用层的大规模爆发。

核聚链创始人赵华国也持相似观点。他认为目前区块链技术要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核心架构仍不完善的问题,二是无法解决高安全性和高并发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架构可以分为: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以及应用层。赵华国说:“原有的区块链技术架构只考虑了金融的存储和支付属性,没有考虑实体经济应用的属性,无法支撑大规模商业应用。”因此,实体资产无法上链,区块链技术也因此无法与更多的物理世界联系在一起。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提出全新的技术架构。

“我们提出了区块链的新五层架构。”赵华国告诉亿欧科创:这五层架构是:物理层、链路层、网络传输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区块链的通用网络协议——BNP协议(Blockchain Network Protocol),以此解决实体资产或链外资产无法上链的问题。“这相当于是一个区块链领域的TCP/IP。”赵华国说道。

而对于无法同时做到高安全性、高效率、高并发的问题,赵华国认为,解决方案是将公有链和联盟链相结合。

区块链技术主要有三大发展方向: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

公有链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代表,其特点是完全开放,最大的特征是完全去中心化;联盟链是我国主要发展的方向,是由若干个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的区块链,优势是能够做到很好的节点间的连接,典型代表是Hyperledger或R3;私有链是某个机构控制的区块链,处于对隐私保护和安全性的考虑,大型金融企业倾向于使用私有链。

赵华国告诉亿欧科创:公有链可以解决安全的问题,而联盟链可以解决性能和效率的问题,未来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方向,是将二者结合在一起。

但是,要广泛普及区块链技术,恐怕还需要再等待好几年。

等待“颠覆型应用”出现

欧科集团副总裁胡超也认为,当前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婴幼儿阶段,底层技术尚待完善

在区块链应用层面,胡超认为,目前大多数的区块链应用均为“工具型”应用,而非“颠覆型”应用

“工具型应用”与“颠覆型应用”的区别在于:是否真正改变了产业的生态或模式

以“产品溯源”为例,没有区块链技术的时候,产品溯源也一样能够实现,区块链技术只是让溯源的过程更高效可靠。溯源系统并没有因为区块链技术而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区块链技术在其中只是发挥了改良型“工具”的作用。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工具型’区块链应用正处于规模化落地的突破期,可以预见,这类应用的落地将持续加速。”胡超说。

那么,什么才是“颠覆型应用”?

胡超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是移动互联网的颠覆型应用。首先,从技术上看,过去传统的刷卡支付主要基于通信技术实现,而移动支付主要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

其次,从对产业的改变上看,移动支付重构了人们的支付习惯,还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典型的代表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依赖于移动支付而存在,而移动支付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移动支付就是互联网技术的一项颠覆型应用。

但目前,由于区块链还在早期阶段,我们很难预测区块链的“颠覆型应用”究竟是什么,但可以确定的是,区块链的价值将在“颠覆型应用”中得到巨大的释放。据了解,目前欧科集团主要聚焦在该方向的探索上。

虽然区块链技术未来可期,但胡超还是告诉亿欧科创,各项技术需要综合运用才能真正帮助行业解决问题:“区块链技术不会作为单项技术应用在行业中,它一定会和其他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甚至量子通信相结合。”

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更是如此,我们期待区块链技术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改变,但更需要意识到:技术的综合应用才能让智慧城市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