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离职,文娱人逃离北京

2020-04-29
来源:娱乐独角兽 作者:翟笑千
当城市的政治属性更加被强调,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日益高涨,也有不断有初创公司和它的创始人选择离去。巨头公司的传奇被反复歌颂,离场者的眼泪渐渐被忘记,而国贸的灯火依旧昼夜通明。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给公众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全方位的影响与冲击,各行各业纷纷进入“冰点时刻”。疫情的出现让2020年被贴上“不平凡”的标签,而在疫情常态化的三个多月里,越来越多的北漂人梦想破碎。


北漂,一向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字眼,而疫情的到来,更是让关于“去与留”的问题愈发热议化。基于大环境的影响,包括电影在内的泛文娱行业深受重伤,身处其中的,是一些人被降薪,一些人被离职,一些人被另眼看待,也有一些人在放弃。


时代的浪花猝不及防拍打过来,“逃离北上广”成为并不意外且司空见惯的现象。而疫情在每个“逃离者”身上留下了什么?我们进行了一番调查,以下为各受访者自述。


因为爱电影,我来过


姓名:老汤,年龄:34岁,


职业:电影媒体记者


我还记得有天晚上,和朋友也是曾经的同事们一起喝酒,大家从聊以前的开心,到说现在的伤心,满打满算不过五年。


前年,我还在公司位于上海的部门,一个月四五千块的工资,但工作生活都挺开心的。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公司收编了上海的部门,员工可以选择来北京或是离开,我和几个同事就过来了,一直呆到现在。


我之前是学医的,和很多同事一样,都是因为爱电影才来的公司,来的北京。有些人刚来的时候一个月工资两三千,还要承担两三千的房租,靠父母救济才能生存下去的现象太多了。之前也有很多很好的机会找来,但我不想离开,没办法,这里有我们想要为之努力的存在。但没想到,2020年成了我们梦碎的开始。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就遇到了一些困难,拖欠工资成了常态,盼头也断了。本来可以买房的同事,也失去了资格。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客户那边回款难。本来可以勉强撑下去,疫情来了,一切都变得更难了。


平时我的工作主要是撰稿以及编辑其他同事的稿子,工资一万多,比刚来的时候翻了几番。但从今年1月份到现在,每个在职员工的工资总数都是几千,是总数,不是每个月。工资大幅度缩水,没有盼头,没有希望。身边的同事陆陆续续都走了,有些离职的同事甚至还没拿到几千块。没办法,大家都是呆了四五年的老员工,对公司有感情,也都知道它的不容易。


离开北京的因为主要还是生活压力太大。每个月房租2500,老家去年装修房子已经花光了我所有存款,身边亲戚朋友也借了个遍,连卡贷额度都用完了。这种付出与回报极不对等,而且看不到前路的日子,太难熬。现在,我的大部分行李都已经收拾好打包寄回了老家,五月份房租到期就要撤了,如果电影行业今年不好转,就一直呆在家了。


电影行业现在这个样子,心碎又心疼。北京,已经不适合我们生存了。


“回家的路上,我是轻松的”


姓名:皮诺曹,年龄:27岁,


职业:电影发行公司职员


疫情之下,安有完卵?


其实疫情爆发后,一直到4月前,我们公司一切正常,工资和待遇和从前并无两样。但从4月开始,工资减半了,我们才知道,原来过去几个月公司一直是在靠去年赚到的钱在维持运转。减半后的工资在交完房租后其实没剩什么了,生活水平肯定也不能和过去相提并论。好一点的是,我一直都有在私下给人撰稿,有些存款,但也不能一直坐吃山空。


电影市场现在这个情况大家也都是可以看到的,每天去公司其实根本无事可做,大家都在聊天、玩游戏、看视频,但公司坚持要大家轮班,可能公司有人在会比较安心吧。最近北京的疫情相对稳定了些,见了很多朋友,发现很多人都有要离开北京的念头。在大家看来,即使电影转线上,电影行业也起不来,而且不可能完全转线上。


和朋友聊完后我也有了离开的冲动,从想法出现到实施,只有几天时间。退了出租房,离开了北京,在回家的路上感受着家乡越来越近的气息,居然一点也不悲伤,反而格外轻松。到站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吃家乡美食,入口的那一刻,觉得如果以后一直这样,其实也不错。


前天,我才向领导正式提出辞职,不出意外,没有假意的挽留,很快就批准了。在家这段时间,父母问起来,我都找了其他理由搪塞过去了。不想告诉他们太多工作上的事,他们不知道电影行业有多糟,就算说了也无法理解。


疫情之下,没有什么背靠大树好乘凉,尤其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电影行业,无论国企与否,都面临坍塌的可能。


“电影行业2020年是起不来了”


姓名:小炎,年龄:32岁,


职业:微博电影博主


我没有什么惨好卖,但疫情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总归是有的。


八九年前来北京后就从事了和电影相关的工作,一开始是在传统媒体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供养着心里的梦想。后来,在微博发的与电影相关的内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干脆转行做电影博主。也是赶上了好时候,微博发力电影板块,扶持了一大批电影博主,给我们引流、涨粉,再进行一些商业合作,其实就是大家说的营销号。


这份工作一直以来都蛮好的,像我这样不算头部的账号,发一条不需要自己撰写的广告也能有两三千收入,头部账号一次上万广告费的大有人在,八卦娱乐类营销号更暴利。零成本、不费力、不需要动脑,赚得又多,所以这些年即使比较挥霍,但也算攒到了一些存款。


现在就不行了,疫情对行业的打击太大了,身边的朋友有些领不到工资,有些拿着大幅缩水的工资在等市场好转,我们这行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主要是没有广告投放。没投放就意味着没收入,只能靠之前的存款无限消耗自己。看到有些同行都开始接日用品等和电影无关的产品广告了,也有人甚至准备转行做段子手,这样做当然有粉丝流失的风险,但也没办法,为了恰饭。


为了减少开支,我选择离开北京,回家里和父母一起生活。做出这个选择其实不难,而且很多同行其实都已经不在北京了,大家都知道今年一年电影行业都无法回归正规了,下半年即使有所好转,电影院开业,片方也无法立刻投放新片,更别说投放广告,大家都需要时间慢慢缓过来。


要说对电影行业有多热爱,这些年其实已经被磨平了,电影更多时候只是谋生工具。但现在,最主要的工具没了,诺大的北京,还能怎么谋生?


欠薪讨要未果,


旅行突然变成了“无限期海漂”


姓名:强子,年龄:34岁,


职业:前互联网商务经理


前天晚上,转发了“丁香医生”上一篇感同身受的文章《我渴望一张回国的机票》,讲述那些滞留迪拜的中国人经历,很多地方都是我们“海漂一族”的共同心声:“一方面是不知归期的住宿餐饮支出;一方面是屡屡取消的回国航班,难以退还的机票票款,钱越来越少,在经济压力和情绪困扰的持续撕扯下,被迫困在迪拜,希望找到回家的路。”


这3个多月,我每天会在朋友圈发一张海边日落照:生活节奏慢到几乎停滞,大概是起床,吃饭,到处逛逛,看看大海。收到的赞和羡慕嫉妒恨不少,不过,“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


确实,在东南亚流浪的这段日子有时能让我暂时忘记之前被离职被欠薪那堆乱七八糟的烦心事:之前在一家十几个人的创业公司,做一个APP,整合全国的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在2018年上半年公司开始延迟发工资,到了2018年12月份,公司已经欠了三个月的工资和两个季度的奖金。年底公司开始逐个谈话劝我们辞职,2019年初,公司强行删除我们的钉钉、邮箱,并停止一切工作事务。我们去找了朝阳区劳动监察大队,又去了劳动仲裁,判决赔我7万多,公司故意向朝阳法院上诉拖着,一拖又是一年多,16个月过去了,昨天在北京的前同事跟我说还是没谱。


想着离开北京在东南亚散散心,马尔代夫,泰国,菲律宾,印尼,谁知碰上了疫情,短期旅行变成了“无限期海漂”,最近也没咋折腾了,跟一个地方老老实实呆着,因为这边管控也越来越严了。3月底,民航出了“五个一”政策:一航空公司、一个国家、一条航线、一周、一个航班,订好的机票不断被延后取消,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去,有点焦虑。出来几个月,花了四五万积蓄,我真的想上班了,也必须得上班了,也想回北京蹦迪了,但是Live house都没开,先得回去才能谈别的……之后可能还是从事共享充电行业吧。


能够明显看到疫情对东南亚旅游业、航空业的打击:听新闻上说泰国的大象因为游客减少都饿着肚子,有时散步吹风时看着机场,以前平均5分钟一架飞机,现在一两个小时都不见飞机起降。为了节省开支,最近我都住在青旅里,青旅人也变少了。看看“异国恋”的女友录的视频,随时看着群聊天,这样孤独感能少一点儿。


“如果还是23岁我会继续在北京”


姓名:小薇,年龄:27岁,


职业:剧集综艺宣发


刚刚向公司提出辞职,准备回老家考公务员,部门姐姐说她措手不及。陆续看到很多人来面试——基本都是电影行业的,大家都惨,但他们可能是最惨的。我们公司业务还算多元,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之前有一些已经拍好的剧其实宣发影响不是那么大,相对可能疫情期间会缓慢一些,但中后期基本影响不大。综艺受影响大一些,因为要现场录制。虽然行业大环境不好,停薪裁员消息不断,但其实,辞职的念头已经在我心底徘徊了许久。


算上大学,我已经在北京呆了8年。如你听说的一样,宣发的苦逼和闹心总是相似的:突如其来的临时工作安排,项目期间的996甚至007。如果还是23岁我会毫不犹豫继续留在北京。最近房子快到期了,再续又是一年,间接让我下定了决心,前后也差不了太多,虽然疫情期间离开会比较麻烦,但我还是决定要走了。


为什么要离开北京?随着年纪的增加,对未来可能性的对赌勇气有些不足了:自己不是北京人,影视行业基本集中在北上这类大城市,本来生活成本就会比较高,随着在这个行业做的时间增加,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反而加重了,毕竟在北京想定下来是很难的事情,不得不为将来考虑;另外觉得自己同一时间可能没办法兼顾很多事情,工作的时候就基本全是工作,所以也想有更稳定的时间,定时充实自己。另外,家人也希望我安稳一些。


对我个人的话,北京其实就是心理上的自由居多,也有各种小地方没有的资源,就像有时候也会看看展览,看看歌剧之类,压力大的地方就是房子,每个月交三千块房租,有时看看信用卡账单和储蓄卡余额,一种沉重的压迫感会袭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家里的话,相对的自由就没那么多,但是不用交房租压力会小一点,但家这边没有那么多文化资源,赚得也没有北京多。也许有一天,我也会想念北京吧。


“做电商直播的基本都来杭州了,


离供应链近”


姓名:徐徐,年龄:29岁,


职业:MCN从业者


今年我们流量增长了10倍,工作也非常忙,一直在招人。最近我们公司签约的电商直播达人基本上都来杭州了,我也来杭州一个多月了,感觉挺好的,空气湿度对皮肤好,能见度高,没有雾霾沙尘暴,好吃的东西要多一些,也没有政治中心那种压迫感,比如之前让人无语的“低端人口”那些政策,关键是我们也回不去啊,回去得隔离14天。


成本开销的话,杭州和北京差不了太多,消费都挺高的。我们MCN机构总部还是在北京,平台资源会更丰富一些,互联网很强势,抖音快手都还是在北京,只是电商相关部门过来了,毕竟工作沟通基本都能在线上完成,其实也并不是因为成本原因才向这边转移,主要是因为离长三角供应链近,能提高效率,减少中间环节,不止是服装美妆,食品厂商也很多,做电商直播的基本都来这边了。


淘宝总部在这儿,培养了大批淘女郎、淘系网红的杭州本身就有很强的电商属性,这边至少有上百家MCN,二更,谦寻,微念,如涵。杭州九堡不是被称为“电商直播第一村”嘛,杭州滨江住着一大堆网红,包括雪梨、VCRuan、彭王者这些。


今天看到李小璐直播带货4700万背后的推手是万达和愿景娱乐联合组建的印特玛特,前一阵子斗鱼也宣布要重启电商直播了,人人都在投身电商直播浪潮,网红和明星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所谓的鄙视链也不再重要了,寒冬下寻求更好的生存,更好的内容才是根本的。


结语


“在这儿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我在这里欢笑 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祈祷 我在这里迷惘/北京 北京。”以梦想、亲情、爱情、自由之名,一群群年轻人来到北京,付出青春,收获记忆。每天都有人离去,每天都有人到来,只是疫情背景放大了这一选择的难度。


当城市的政治属性更加被强调,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日益高涨,也有不断有初创公司和它的创始人选择离去。巨头公司的传奇被反复歌颂,离场者的眼泪渐渐被忘记,而国贸的灯火依旧昼夜通明。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