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抢份额大战!揭秘2020上半年医疗企业IPO背后的最大赢家

2020-07-24
来源:融中财经 作者:高贵萍
资本寒冬之下,医疗成为抗周期、抗风险的优选主题,资金汇聚效应日趋明显,投机机构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而在IPO这一“战场”上,2020年上半年35家医疗企业IPO背后的最大赢家已然诞生。

投资领域的“战争”悄无声息,又惊心动魄。


基金有投资打款流程,但只要没有打款,没有交割,就是有风险因素存在的。”高颖刚从北京落地上海后,就听闻一家大机构的负责人飞到成都去找沛嘉创始人,而这一天是远翼投资和沛嘉医疗进行SPA定稿签署的日子。


高颖的神经紧绷起来,为了确保投资份额,做到万无一失。高颖在机场分别给沛嘉医疗管理层、远翼管理合伙人、沛嘉老股东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进行沟通,甚至做好了立刻飞去成都和其他机构当面公开竞争的准备。一番沟通过后,当天SPA按原计划定稿。在沛嘉医疗1亿美元的C轮融资里,远翼继续扮演了领投的角色。


5月15日,沛嘉医疗正式登陆港交所,公开发售超额认购近1200倍,冻资额超过2600亿元。上市首日开盘大涨74.48%,报26.80港元。按当日股价测算,远翼二期基金半年时间回报近4倍。


优质项目,向来是VCPE“必争之地”,更何况是在资本寒冬中逆势而上的医疗领域,上述案例仅仅是个缩影。


对于企业来说,IPO是冲刺资本市场的“大考”,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则是悉数“战果”的时刻。截至7月15日,2020年已有35家医疗健康类企业相继登陆资本市场。融中财经对这35家企业及其投资机构进行了梳理和布局,试图探寻医疗领域投资的现状及趋势。


6月密集登陆科创板

创新药、医疗器械类企业为上市主力


2020年上半年医疗行业企业IPO情况

1595568466685949.jpg

数据来源于公开信息,统计截至7月15日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至今,医疗行业已有35家企业相继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多达13家,其次为港交所和纳斯达克,分别为8家和6家。登陆主板企业有4家,创业板、新三板分别为3家和1家。


创新型药企和医疗器械企业成为上市主力,数量分别为15家和10家。这些企业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完美契合科创板的定位。而科创板在制度设计上明确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的重大突破,为众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比较低的药企提供了上市机遇。


从登陆月份来看,6月成为医疗类企业上市密集月份。甘李药业、海吉亚医疗、康基医疗、泽达易盛、神州细胞、泛生子、复旦张江、康华生物、燃石医学、传奇生物等10家企业均选择了在6月份登陆资本市场。其次,1月和4月上市企业均为6家。


从目前看,医疗企业IPO呈现出以下特征:


国产替代,国产医疗器械高端化成为趋势。在医疗器械类IPO企业中,介入器械开发商沛嘉医疗、骨科植入器材开发者三友医疗等均走国产替代路线。


5月15日,沛嘉医疗登陆港交所。公开发售超额认购近1200倍,冻资额超过2600亿元,荣登新股“吸金王”。开盘大涨74.48%,报26.80港元。截至7月15日,股价收于33.4港元。


沛嘉医疗为国内领先的经导管瓣膜治疗医疗器械市场及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开发者,也是国内4家临床阶段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产品开发商之一。在其领投机构远翼投资看来,“市场规模存在,需求真实而明确。我们坚信中国早晚会出现一批超越外资,走向全球的医疗公司。沛嘉所在的心脏瓣膜支架赛道,一定也会走心脏支架的这条路径。”


1200倍“吸金王”上市暴涨逾70%的背后,除了重仓领投1亿美元C轮融资的远翼投资之外,还有经纬中国、礼来亚洲基金、高瓴资本、国投创新等知名机构。


医疗领域专业壁垒较高,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投资机会孕育其中。国产替代,以及国产医疗器械高端化成为一众投资机构的着力点。


疫苗概念大涨。新冠疫情推动了东方生物、万泰生物、新产业生物等诊断、疫苗相关标的的集中上市。这类企业多营收状况良好,股价涨幅较大。


2月5日,东方生物在科创板上市。上市首日开盘报91元,收盘报145.98元,首日涨幅高达586.96%,创当时科创板首日涨幅新高。截至7月17日,股价盘中最高涨至199元。


在2017年--2019年,东方生物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24亿元、2.86亿元和3.6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3亿元、0.65亿元、0.82万元。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73%。


4月29日,万泰生物登陆上交所主板。上市首日股价报收于12.6元,顶格涨幅达44%。创下50天内收获28个涨停板的记录。截至7月17日,万泰生物股价飙升至220元,总市值953.92亿。


在2017年至2019年度,其营业收入由9.49亿元提高至11.83亿元,净利润由1.5亿元上升至2.1亿元。因新冠肺炎诊断相关的试剂和设备销量出现大幅增长等因素,2020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1亿元、7077.43万元。


肿瘤NGS项目扎堆上市。 肿瘤NGS项目一直备受医疗投资人关注。燃石医学、泛生子两个肿瘤精准医疗项目的相继上市,更是燃起医疗投资人的热情。


6月12日,燃石医学登陆纳斯达克,成立于2014年的燃石医学专注于为肿瘤精准医疗提供具有临床价值的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服务。其采取“中心实验室+院内”的模式,通过中心实验室处理来自中国各地医院的癌症患者组织和液体活检样本,并发布测试报告。通过帮助合作医院建立院内实验室、安装实验室设备和系统,提供培训和支持服务等,向医院出售试剂盒,让医院能够以标准化的方式自行进行测试服务。


“中国肿瘤NGS第一股”的背后,有着一众资本的加持。早期投资人北极星创投、联想之星的前瞻性投资眼光得以验证,获得百倍左右回报。红杉资本、济峰资本、招银国际资本为、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礼来亚洲基金、太和资本等投资机构也迎来投资企业IPO欢庆时刻。


高瓴资本、奥博资本成最大赢家


资本寒冬之下,医疗一直是抗周期、抗风险的优选主题,资金汇聚效应日趋明显, 2020年,医疗健康领域比去年投资活跃度增长超过55%,继续逆市上扬。


投机机构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除了聚焦医疗领域的机构外,一些大型综合性机构纷纷拆分出医疗板块,产业背景投资人也纷纷成立独立的医疗投资基金,加大在医疗行业的深入布局。


在这35家IPO医疗企业中,除了吉贝尔、万泰生物、特宝生物、泰林生物这4家企业融资情况未透露之外,其余31家企业均获得多家机构投资,融中财经挖掘并整理了这些企业背后的投资机构情况,详情如下图所示:


1595568504579856.png

融中财经制图,据公开信息整理,或有遗缺


高瓴资本和奥博资本成为收获2020年上半年医疗类企业IPO最多的机构,数量同为6家。高瓴资本投资医疗类IPO企业分别为君实生物、甘李药业、海吉亚医疗、康基医疗、沛嘉医疗、天境生物;奥博资本所投IPO企业分别为欧康维视、海吉亚医疗、康基医疗、燃石医学、沛嘉医疗、康方生物。


鼎晖投资仅次于高瓴资本和奥博资本,收获复旦张江、成都先导、南新制药、天境生物、神州细胞等5个医疗类IPO项目。清池资本也有不俗的表现,斩获海吉亚医疗、康基医疗、燃石医学、康方生物等4个IPO。博裕、红杉中国启明创投、富达、盈科、礼来亚洲基金和国调基金等机构均收获3个医疗类IPO项目。


机构投资医疗类企业IPO情况排名

4.png

融中财经制图,据公开信息整理,或有遗缺


在医疗健康领域,高瓴资本始终霸占着资本市场的眼球。


7月13日,高瓴认购了百济神州不低于10亿美元的份额,这笔即将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股权投资花落高瓴似乎并不意外。


作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高瓴资本除了关注消费与零售、科技创新、金融科技等领域外,重点布局医疗健康领域,遵循定增和产业两条独立逻辑,以集中投、下重注的投资策略,大手笔投资了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微创心通、泰格医药等众多企业。多年布局下,高瓴投资触角已实现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高端医院、医药零售等全产业链覆盖。


和频出巨头的互联网科技领域相比,医疗行业相对低调。或许因为聚焦医疗领域的关系,奥博资本并没有高瓴那么的被广为人知。


奥博资本创立于1989年,管理净资产总额逾14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专注于生物医疗领域的投资公司。投资项目涵盖生物制药、生命科技、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及诊断等领域, 投资阶段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及上市后。


据奥博资本在公开场合谈及投资逻辑来看,市场前景、真实痛点、技术壁垒、团队创新和执行能力,是奥博资本进行医疗投资的主要看重要素。


除了2020年上半年上市的欧康维视、海吉亚医疗等6家企业外,奥博资本还出手投资了专注于肿瘤免疫、免疫性疾病以及针对COVID-19病毒的创新药物研发企业和铂医药、基因疗法新贵Passage Bio,以及国内目前唯一一家拥有自主研发的经导管二尖瓣膜系统的公司纽脉医疗等明星企业。


疫情之下的挑战和机遇


疫情成为催化剂,也更让人深入反思医药行业发展的战略性意义。


“新冠病毒对新药研发的速度要求极高。这让人们看到了整个创新药的CRO、CDMO产业链的产业升级、和未来政策支持带来的积极影响。” 高特佳投资PIPE主管合伙人李秋实称,从大学发现原始机理,全球共同发现合适的分子,中美互任的临床试验数据,全球化的CDMO、CMO体系,一直到全球化的学术推广体系,整体创新药产业链都在加紧相互协作中融合发展。


从医疗器械的角度看,医疗器械、IVD及三方诊断行业的市场迎来进一步扩容和基层下沉加速。医疗器械领域在健康大数据、生物3D打印技术、可穿戴技术上的一系列突破,可促进器械在医学影像、先进治疗、远程医疗上的发展。


在弘毅投资看来,未来我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仍然是以自主创新和国产替代实现控费与提质。“医疗行业的投资逻辑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医疗投资人的关注重点,仍然是临床上尚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能够提高医疗效率和准确率的子领域。”


如果从“防、诊、治、付”四个环节来看,弘毅投资认为,疫情影响下的细分市场机会体现在如下方面:


在“预防”上,重点关注新型疫苗。疫苗行业具有高门槛、高投入、高利润、严监管的特性,品种升级、集约化经营将是未来趋势;随着重磅疫苗品种的上市,以及Me-better/First-in-class 国产创新疫苗在中国完成突破,疫苗行业将迎来高成长性、高景气度的长周期。


在“诊断”上,重点关注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即时检测(POCT)等,不断自我迭代的创新型、平台型IVD公司将拥有更大的增长动能。其核心驱动因素为:基层医院诊断需求将快速增长,基层普检和专业化特检是未来发展趋势;医保控费背景下的国产替代及下沉进程逐步提速;普检去中心化,急诊和基层需求释放驱动POCT;民众卫生健康意识提升。


在“治疗”中,重点关注免疫疗法、抗病毒小分子药物、核酸药物等;在“支付”中,重点关注数字化医疗、医疗信息化等。


此外,医疗行业的发展得到国家的重视及政策支持,全球一体化进程在医疗行业将得到深入体现。从抗击疫情新药吉列德的瑞德西韦快速临床实验,到新冠疫苗全球研发,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接轨能力、着眼于全球产业链协作及升级,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更为重要的是,跨行业底层技术的创新和崛起正改写着医疗行业的传统格局,5G、人工智能、云存储等技术革新带来了研发、生产、诊疗效率的提升以及新应用场景的诞生。医疗行业投资体系的基石,是对未来趋势的洞察和动态认知。对于投资机构来说,能预判到行业浪潮来袭,并提早布局其中,大概率会获得关于财务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回报。


在医疗领域,VCPE抢份额大战似乎从未停歇,而在IPO这一“战场”上,不知道哪家机构会在下半年中胜出,会依旧是高瓴吗?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