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助力深耕大宗商品数字化的新蓝海

2020-09-28
来源:和讯 作者:和讯
大宗商品交易与融资除了流程手续复杂外,还存在诸多问题。

随着全球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索日趋成熟,区块链落地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许多领域长久以来的信任痛点随之迎刃而解。


2014年,祸起仓单重复质押的青岛港有色金属贸易融资骗贷事件曾轰动业界,工行、中行等受牵连银行多达18家,涉事资金上百亿。此案件对中国大宗商品融资打击巨大,许多银行甚至撤出了对大宗商品的融资业务。


(图源:网络)


大宗商品融资,指对储备、存货或在交易所交易应收的商品,如原油、金属或谷物等进行的结构性短期贷款。大宗商品融资中,用商品销售的收益来偿还银行贷款。近年来,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在中国蓬勃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但由于大宗商品占压资金较大,质押融资手续环节多,可暗箱操作的空隙也多,此外,仓储企业在办理质押登记方面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由此容易诱发类似青岛港(601298,股吧)融资骗贷的重大道德风险和金融风险事件,且此类问题一旦东窗事发,受害的不仅仅是提供贷款的银行,还会因资金链断裂而波及供应链。


(图源:网络)


据报道,在青岛港融资骗贷事件中,骗贷操作过程并不复杂,参与方至少有三个,且都是“自己人”。操纵者从一家公司出发,通过旗下不同子公司伙同仓储公司,对同一批货物开出多张仓单,再到银行骗取质押贷款。事实上,卷入这场纷争的青岛银行(002948,股吧)业也难辞其咎,因为各银行都未能及时查出同一批货物被重复质押的问题。


目前,大宗商品交易与融资除了流程手续复杂外,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因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资金量大,对贷押融资需求迫切,却又因缺乏互信机制和风险缓释方法而缺少大额交易的金融服务。此外还有融资成本高、交易模式缺乏创新等桎梏。


谈到互信问题,区块链技术不会缺席。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等是其技术特性,适用于需要多方参与的追踪、溯源等应用场景。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搭建的分布式数据库由各参与方的节点共同维护,不存在谁是谁的“自己人”。另外,每个节点对链上的信息只能查询和追加,不能修改和删除,每一次操作都会留下痕迹并广播至每个节点。


(图源:网络)


区块链仓单是区块链技术运用在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上的解决方案。将大宗商品入库信息录入区块链仓单,然后在交易平台上申请质押登记,在链的商业银行获得质押货权即可直接提供融资,如此能确保已登记质押商品的唯一性,避免重复质押,又可提高融资效率,期间许多繁杂手续也可省去,且风险可控。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