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李子柒背后,中国有更多的“小镇青年”在做这件事

2021-01-06
来源:财经无忌 作者:朱虚侯
今天,在度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迈入2021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乡村面貌已经焕然一新,而乡村振兴也必将迎来新的野望。

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这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而在宏大叙事之外,一群年轻人的扶贫、脱贫事迹同样令人动容,广受好评。洋溢着灿烂笑容的丁真带火了理塘的旅游扶贫,古风装扮的李子柒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创出了“电商扶贫”新模式。

丁真与李子柒现象正是中国亿万青年脱贫、扶贫的群体缩影,在他们的背后,有更多的年轻人从乡村中走来,在乡村振兴中成长,共同建构起一个“美丽新世界”。

乡村也可以成为打拼的起点

高塘村是粤西的一个小山村,风景秀丽、绿水青山,出生于此的谭健平打小被叫做“平仔”,就像香港电影中的明星一样,一个颇有粤语风格的名字。

儿时的平仔也许也有一个电影梦,在初中毕业后像村里大多数青年一样外出闯荡,试图寻找到梦想绽放的天空。

命运的垂青总是偶然大于注定。

在外漂泊多年,却终无所获。而与此同时,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严重短缺,高塘村的乡村经济也无甚大的起色,产业发展更是丧失了活力。

也许是深思熟虑,也许是脑海中偶然闪现的一个想法,平仔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既为自己谋划一个看得见的未来,也给自小生活成长的村子踅摸一条振兴的路子。

说干就干。平仔返乡了,没有锣鼓喧哗,没有鞭炮齐鸣,在静悄悄中高塘村养殖合作社成立了,这是平仔与村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共同创业的项目,通过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在汇丰项目的支持下,合作社将主营业务定为运用科学技术饲养鸭鹅。

他们没指望干什么伟大事业,他们想的就是发家致富。


这是平仔的主意,每临大事有静气。在别人看来创办养殖合作社也许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却是一群年轻人努力打拼的起点。

不同于传统养殖场的运营方式,在高塘村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中,平仔养殖的鸭鹅苗是听着清扬的音乐长大的,腼腆的他笑着解释说,“它们听着音乐长大,可以安心长肉,听到外界的噪音也不会受到惊吓。”

“外出打工漂泊的日子里,我总想着有一天能返回家乡,与乡亲们一起推动家乡的发展。”回忆起回乡创业的日子,平仔感慨地说:

“如今我在逐渐实现自己的愿望,带领大家致富,这让我充满干劲,心里也更踏实了。”

当然创业也并非一帆风顺,去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仔苗、饲料的养殖成本波动很大、鸭鹅的市场需求剧减,这对刚起步的高塘合作社而言,显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别人也许就会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后悔走出创业这一步,毕竟打工没有这样的焦虑。但平仔和他的同事们坚持下来了,顶住了压力,等来了机会。

凭借合作社饲养能力积累起来的良好声誉,当地的养殖公司伸出援手,给了一笔代养12,000只鸭苗的大订单,从而弥补了疫情期间波动的收入。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李克勤在《红日》中唱出了一代年轻人的心声,唯有将个人命运融入时代浪潮中,方能“结伴行,千山也定能踏过”。

“我深信,随着更多肯吃苦、愿意拼搏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村里的经济发展必定会蒸蒸日上。”怀抱梦想的平仔选择在自己的家乡高塘村将梦想扎根,与奋斗同行。

乡村振兴更关注人的力量

“我曾经看到,一些年轻的丈夫,经过一天忙碌的劳动,在傍晚余暇的时候,笨拙地把孩子抱在手里。”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描述的一幕曾经被视为中国传统乡村的生活晚照。

而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年轻男性大多选择外出务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更多的是妇孺老幼留守在乡村,也难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一些为了照顾子女而留在家乡的乡村女性,她们在承担起家庭责任的同时,同样渴望能拥有职业发展的机会,一方面增加家庭收入,另一方面也能实现经济独立。

27岁的傅彩云在2018年回到了家乡广东韶关市,这是在她在外打工7年后做出的决定。

与开设手工面条工厂的丈夫结婚后,她一直打算生子后留在家乡照顾家人,更重要的是随着农村消费市场的兴盛,傅彩云觉得可以在新的市场蓝海中找到一条致富的途径。

想到在城市里兴起的绿色食品风潮,傅彩云开始思索如何把家里的面条生意做大做好,于是她开始钻研起果蔬营养面的开发。得益于公益组织的技能与知识培训,傅彩云很快摸索出了诀窍,打开了市场销路。

傅彩云的面条“出圈”了,而汇丰更希望让更多的乡村品牌出圈,让更多的乡村女性在新发展格局之下都能成为“乘风破浪的姐姐”。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资助的“广东留守妇女职业技能发展计划”乡村姐妹

自2006年起,汇丰银行便一直携手公益伙伴支持乡村妇女创业。除了赋能乡村女性,汇丰也通过支持生态产业扶贫、农村青年创业等项目,为“美好乡村”发展助力,为乡村经济建设续航。

除了汇丰资助项目中的乡村振兴故事,还有更多的年轻人也在乡村中找到了事业起航的锚点。

人民日报曾在《村里回来了年轻人》中报道的“90后粮农”尹红道就是其中一位。

湖南省临澧县的尹红道在回到家乡从事订单农业前已是小有所成,职务上已经做到了东莞一家电子公司的人力资源副总经理。

身在异乡虽然自在,却离亲人很远。2016年回家过春节时,尹红道发现父亲已是满头白发。

春节过后,尹红道决定留下来子承父业,从事父亲干了一辈子的粮食加工活计。


不过不同于父亲“一张桌子、一杆秤”的传统收粮方式,尹红道高标准要求、高起点出发,一出手就建起了造价达450万元的标准粮仓,储量达到1.7万吨,覆盖了附近4个乡镇的粮农,还与中储粮建立了合作。

有了规模,还要有利润。瞅准市场需求,尹红道决定尝试订单农业,推广优质稻。在2017年,就推广优质稻1.5万亩,农户每亩纯收入增加150元左右,增幅达20%。

尝到甜头,很多农户主动将此前撂荒的农田重新栽种上水稻,产粮积极性大幅提高。去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推广2.3万亩优质稻的计划还是如期完成。

正是有了更多尹红道这样的年轻人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征途中来,脱贫攻坚战才能捷报连连。

全社会共同努力振兴乡村经济

在2020年底召开的两场重要会议中,都把振兴乡村经济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此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

显然,乡村振兴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而与时代相遇的年轻人就是乡村振兴中的一股巨大力量。

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企业界的力量。甚至于企业本身就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补充力量。

根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截至2020年6月底,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民营企业有10.95万家,精准帮扶12.71万个村;产业投入915.92亿元,公益投入152.16亿元,安置就业79.9万人,技能培训116.33万人,共带动和惠及1564.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汽车品牌东风公司采用的方式是消费扶贫,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推广,积极为受援地区农副产品销售开辟新渠道。

在企业内部,东风公司通过定期举办精准扶贫农副产品展销会、开展“进食堂上餐桌”活动、设立爱心消费扶贫专区等多种形式,将新疆、广西等地的特色农产品在全集团推广。

直播带货兴起后,东风公司积极参与各种直播带货活动,多方联动,宣传东风扶贫地区农特产品。近三年来,东风公司消费扶贫金额呈倍增态势,2018年实现消费扶贫527万元,2019年实现消费扶贫1661万元,2020年已实现消费扶贫6800余万元,其中定点扶贫县4480万元。


而长期致力于扶贫事业的汇丰银行也是企业扶贫阵营的一员。十五年来,汇丰中国携手公益合作伙伴,在5个省份开展扶贫项目,不断提升农户发展各类农畜产业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收入增长。

数据显示,汇丰在产业扶贫领域共计捐赠超过人民币4000万元,帮助近9000家农户实现脱贫增收,逾万农民直接受益。

在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公布的“2020年中国银行业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征集工作” 评估结果中,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两个扶贫公益实践案例分别入选“优秀组织典型案例”和“创新实践典型案例”。

“翻开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能否处理好农村这一头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现代化的成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改革试验研究室副主任刘俊杰表示,长期以来城市这条腿长、农村这条腿短的问题突出,如果不能让乡村同步实现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民族复兴也无从谈起。

今天,在度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迈入2021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乡村面貌已经焕然一新,而乡村振兴也必将迎来新的野望。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