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中科创星碳中和投资:布局“源网荷储”,重点关注储能和氢能

2021-06-06
来源:融中财经 作者:高贵萍
“从VC角度来说,ESG并不是一个适用性很强的投资理念。尤其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更多要考虑的是怎么存活下来,这时候盲目追求社会责任并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从VC角度来说,ESG并不是一个适用性很强的投资理念。尤其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更多要考虑的是怎么存活下来,这时候盲目追求社会责任并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从气候变化角度来看,碳中和其实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实现‘2摄氏度温控目标’”中科创星投资部执行董事、能源组负责人张萌称,“因为‘气候变暖’本身没有很强政策动员力,其影响要以几十年为时间单位尺度才能得到检验,大多数人和政府都很难为了一个几十年后的风险来牺牲眼前的经济利益。所以通过提出碳中和概念,给出一个具有约束性、可操作、可量化的碳排放指标,来实现温控目标。”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对相关产业的大力推进无疑将进一步强化,碳中和对整个能源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大量的投资机会。


作为国内首个专注于“硬科技”项目的投资孵化平台,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创星”)早在2019年就开始关注碳中和投资方向,以坚持核心技术驱动的投资方式,布局能效与再生资源利用、终端消费电气化、零碳发电技术、储能、氢能等直接和碳中和相关的行业,并取得了一系列投资成果。


01

布局“源网荷储”,重点关注储能和氢能

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在碳中和战略引发全民关注的同时,张萌认为,这一概念的背后有三个核心:一是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能源利用要兼顾环境和效率;二是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是能源基础设施,还涉及工业、交通、建筑和农业等领域;三是提高能源安全冗余,改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从人类社会历经几次工业革命上来看: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内燃机为代表;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信息化和电力为代表。标志性的能源利用方式某种程度上可以定义人类工业化进程。目前我们正在经历以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化阶段,而从能源角度来看其实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再电气化过程,电力在最终能源消费占比越来越高,渗透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交通领域,电动汽车已经出现替代燃油汽车的趋势,电动飞机也初露端倪。”张萌告诉本刊,更稳定、更低碳、更低成本、更便携的电力“源网荷储”成为中科创星投资所关注的重点。


在“碳中和”相关的投资上,中科创星布局了能源的“源网荷储”各个环节,比如源端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低成本制氢技术;网端的柔性直流功率器件、综合能源管理系统;负荷端在动力电池产业链布局更加深入,比如氢燃料电池、全固态锂电池、锂金属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还有电池产业链上游的新型材料包覆技术、下游的电池回收技术等等。代表投资项目有中储国能、中合气化、中科海钠、骥翀氢能、博萃循环等。


在储能领域,中科创星一直在关注可以突破地理条件限制的储能方式。“电化学储能受制于安全性、循环寿命以及经济性原因,很难支持GWh级别的储能应用。目前除了抽水储能之外,压缩空气储能是目前唯一具备大规模商业化潜力的储能技术路线。”2020年12月,中科创星领投了专注于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中储国能的1.6亿元天使轮融资。


据了解,中储国能正在张家口建设百兆瓦级别的压缩空气储能示范,这个项目的建设落成将是我国储能行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该项目运用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的支持,项目投入使用后可以通过销售电能获得收益,设备使用寿命预计将大于30年,在未来有较大获利空间。”


张萌介绍,中储国能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在技术原理上,在电网用电负荷低谷期将空气高压密封在储气罐中,在电网用电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驱动膨胀机带动发动机发电。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场地限制少,不会对普通居民造成打扰,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二是建设周期短,并且它的设备使用寿命、能量转化效率与抽水蓄能相当,甚至在设备不断调试精进后能表现得更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在未来有望取代抽水蓄能,成为主流的物理储能技术。


“目前国外的压缩空气储能的转化效率大概在50%-60%,还是需要有外部的补燃加热,这种就需要消耗化石能源。而中储国能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能达到70%的转化效率,在国际上是绝对领先的。”


无资源限制、低成本、高安全等优势使钠离子电池成为大规模储能的重要可选路径。中科创星领投了国内首家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研发和制造的中科海钠。中科海钠的钠离子电池作为极具潜力的新一代储能技术,不仅具有原材料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势,还具有较好的功率特性、宽温度范围适应性、安全性能等特点。此外,中科创星投资的碳中和相关项目还有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研发商中合气化、专注锂电池回收工艺的博萃循环等。


02

机遇与挑战

在2020年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我国进一步表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对相关产业大力推进的预期无疑将进一步强化。碳中和将促进整个能源结构的新调整,这种调整也带来了大量的投资机会。


中科创星在碳中和领域有前瞻性的布局,源于看到了能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能源行业涵盖煤炭、石油、电力、核能、氢能、光伏、风能等非常广泛的产业链,孕育众多投资机会。此外,因为先天优势,中科创星更善于链接众多能源领域优秀的科学家,很多新技术在进入产业化阶段前就能捕捉到,相比其他机构,中科创星具备先发优势。


对于未来在碳中和领域的投资计划,中科创星认为储能和氢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接下来会持续给予这两条线更多的关注。从长远看,中科创星将关注能够实现用能变化,取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新材料和新技术。


“碳中和”概念之火,让很多机构和投资人都看到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挑战也存在。绿色投资周期长,退出难,称之为“叫好不叫座”的投资领域也不为过。


对此,张萌认为,首先,投资机构无法扮演政府或者公益基金的角色,投资是以收益为最终考核指标,不会仅仅为了“绿色”来做投资决策。所以如果一个领域“周期长、退出难”,那么也就是说明这个领域的发展更多应该是由政策来推动。


其次,属于“绿色”范畴的投资也不是一定就“周期长、退出难”。只要领域符合节能、减排、低碳都属于“绿色投资”的范畴,比如电动汽车、储能、氢能等。对这些领域的投资也不是因为双碳目标提出后才受到关注的。这些领域是市场驱动,本身就具备投资价值。


第三,CCS这个技术路线已经过时了,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将这个概念发展为CCUS。比如将二氧化碳加氢气催化合成为甲醇甚至汽油,这个过程不仅发挥了氢气作为化工原料优势,避开了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之间的竞争,也将二氧化碳视为一种生产资料,提供了减排的直接市场驱动力。


从VC角度来说,ESG并不是一个适用性很强的投资理念。尤其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更多要考虑的是怎么存活下来,这时候盲目追求社会责任并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碳中和也是一种政策宣示,意味着中国在努力解决自身发展问题,满足本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开始兼顾引领世界走向共同发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张萌调侃道,“碳中和其实也是‘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事情,以往只有发达国家才能出题,我们只能做题。现在我们也要出题了。”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