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IPO被取消审核 当年狂砸3亿的神秘投资人已哭晕

2017-12-20
来源:融资中国
三只松鼠IPO被取消审核 当年狂砸3亿的神秘投资人已哭晕

概要:原定于12月13日“闯关”的三只松鼠,在IPO的关键节点上突生波折。证监会公告称,鉴于三只松鼠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审核其IPO申请。据悉,三只松鼠在IPO上会期间曾遭自媒体勒索500万,要公开公司负面信息,后续更是报道有多名财经大V疑三只松鼠自黑求自保。究竟是被勒索,还是自黑回避发审严厉?


12日晚间,证监会发布《第十七届发审委2017年第72次工作会议公告的补充报告》,报告称:鉴于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第十七届发审委第72次发审委会议对该公司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

有消息称,12日晚遭发审委取消审核的三只松鼠疑收到自媒体团队发匿名邮件勒索500万。

三只松鼠的审核被取消,证监会发布的文件只以“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13字带过。至于“相关事项”的具体情况,目前全网并无准确消息。亦无法确认证监会暂停审核是否与上述“自媒体敲诈500万”有关。

事实上,从证监会发布取消三只松鼠的审核公告开始,三只松鼠就以缄默期为由拒绝记者采访,也未就“自媒体勒索500万”发布公告声明。近二十个小时过后,此事件再无实质性进展。

知名财经博主@莫非是托的微博 对于此事件发微博称,“三只松鼠遭遇了什么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近期发审委空前严厉,为了避开这个风头,部分待审公司绞尽脑汁拖延时间,其中包括请人自黑,然后借机临停。”

对此,有关人士说,自10月份新一届“大发审委”上任以来,IPO审核呈现越来越严的趋势。由学者、专家、律师等63人组成的“大发审委”行业专业性加强,把关也越来越严。

事实也是如此,据统计,截止到11月30日,IPO审核的通过率不到六成,期间还出现了“上6否5”,甚至“全军覆没”的情况。

而三只松鼠是新一届发审委成立以来,首家IPO申请被取消审核的企业。今年以来,已经有9家企业的IPO申请被取消审核。




在IPO审核愈发严格的同时,终止审查的企业数量也大幅增加。来自证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12月10日,今年以来终止审查的企业已经达到了104家。

“三只松鼠审核被取消”事件虽然无法确认是否“自导自演”,但证监会严格的审查程序确实拥有会使企业有“自黑求自保”的想法。

5年间投资收益翻6685倍 背后是神秘投资人支持

早在今年四月份,互联网休闲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就全力冲刺IPO,被人们称赞为造富者。据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中显示,三只松鼠在2016年实现营收44.23亿元,同比增长116.47%,净利润2.37亿元,同比暴增26倍。

据当时预测,“松鼠老爹”章燎原(招股书中为章燎源)持有三只松鼠48.34%股份,IPO闯关成功后,若以深交所创业板3月底平均市盈率64.85倍计算,章燎原个人身家或将达到66.85亿元,和他注册创业时投入的100万元相比,其投资收益或翻6685倍。

同时,曾参与三只松鼠数轮融资的今日资本、IDG资本、峰瑞资本的投资回报也将翻上数十倍。

2012年,三只松鼠成立之初,还只是安徽芜湖市里5个人的小团队。创始人章燎原拿出100万元注册资金起步创业,短短五年内在互联网零食品牌中异军突起,迅速占领大片江山,并正式寻求上市。


图片1.png


三只松鼠的业绩早已非常亮眼。2014-2016年间,年营收分别为9.24亿元、20.43亿元、44.23亿元,每年都翻了超过一倍,复合增长率达到118.72%。2016年的营业收入,均高于已挂牌上市的线下食品生产零售企业,比如洽洽食品为35.13亿,来伊份为32.37亿元。

五年来的一路高歌猛进,同时也吸引了资本方的支持,共获4轮融资。三只松鼠成立之初,便获得最早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IDG资本15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2013年5月再获“投资女王”徐新的今日资本、IDG资本B轮投资,共计融资617万美元;2014年3月,IDG资本、今日资本追加1.2亿元C轮投资;2015年9月,获峰瑞资本3亿元D轮投资。

而在三只松鼠背后,除了章燎原外,还有另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李丰。李丰是前IDG资本合伙人,峰瑞资本创始人,三只松鼠的每一轮融资都有李丰的影子。

坊间曾流传,瑞丰资本成立第5天,李丰给章燎原打电话说:“我出来创业了,新成立一个基金,我给你投点钱吧。”章燎原回答:“可以,那你给我投一个亿吧。”此后不久,三只松鼠宣布获得3亿融资,投资方为峰瑞资本,章燎原在融资发布会上开玩笑说,自己拿这笔投资是为了支持李丰创业。

根据三只松鼠招股书,其重要股东中的自友投资,发行后持有三只松鼠4.83%的股份,持股市值将达7.42亿元。其董事长和法人即为李丰,持有自友投资57.8313%的股权。

食品问题频出

三只松鼠曾表示只做吃货们的“搬运工”,自己并不生产零食,在研产销上只负责研发和销售,生产完全委托代加工。这种“贴牌”生产的模式让三只松鼠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迅速扩张,5年时间就成为了休闲零食行业的翘楚。但野蛮式的生长,也致使其后遗症频发。

2017年8月15日,国家食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抽检公告,三只松鼠开心果霉菌超出国家标准1.8倍,列入不合格名单;

2017年1月22日,天猫超市销售的三只松鼠开心果被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霉菌超标;

2016年2月1日,媒体报道,通过三方机构检测,三只松鼠一款奶油味葵花子被检出甜蜜素含量超标。

除此之外,据三只松鼠招股书显示,2016年7月-2017年6月,三只松鼠因产品保质期标注与食品安全标准不符、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标有“促销价”非促销误导消费、标示脂肪含量与实际含量不同、含糖量不符合等级要求、配料未在标签中标注等问题先后被7名消费者起诉。截至2017年10月27日,三只松鼠及其子公司还有10起尚未了结的诉讼,其中有9起作为被告。

上半年净利润2.4亿,IPO前估值40亿


据三只松鼠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三只松鼠营业收入为28.94亿元,同期净利润为2.41亿元。单看这个数据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和历年数据对比起来,就觉得有一点不简单,毕竟三只松鼠2016年全年营业收入为4.23亿元,净利润也才2.37亿元。

这意味着仅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的净利润就超过了2016年全年,如果和2015年的897.39亿元相比,则增长了47倍,由此可见三只松鼠的财务业绩跃进式发展。

目前三只松鼠的业务已经不仅限于刚刚起家时的坚果业务,同时扩展出果干、花茶等业务。从目前的收入结构来说,虽然仍然依赖于坚果业务,但是比例逐渐降低,说明业务正在走向多元化。


u=993140249,3293527111&fm=11&gp=0.jpg


众所周知,三只松鼠是著名的淘品牌,一路依靠着阿里系资源的扶植发展壮大的。但是随着发展的壮大,三只松鼠在销售渠道上开始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即逐渐减少对天猫的依赖,相应地京东渠道销售比例开始有所增长。

在2014年,阿里系的淘宝和天猫销售比例占到三只松鼠的全年的78%;2015年这一比例降低为75.72%;直到2017年上半年这一比例首次低于70%,为67.45%,销售额约为19.52亿元;

同时期,京东系的销售比例开始上升,2014年为7.23%;2015年为10.45%;直到2017年上半年提升到18.89%,销售额约为5.45亿元。

同质化、过份依赖电商成软肋

产品的低附加值,注定了坚果行业的烧钱大战。在坚果行业还没有形成强势品牌之前,同在这条赛道上角逐的良品铺子、恰恰食品、来一份、好想你都对这个宝座虎视眈眈。

三只松鼠早期依靠互联网获得的人口红利进行跑马圈地,一度站上了行业巅峰。天猫商城是三只松鼠的主要销售渠道,其2014年-2016年及2017年1-6月营业收入占比分别达到78.55%、75.72%、63.69%及55.22%。此外,三只松鼠还覆盖了淘宝、京东、1号店、QQ网购、美团、唯品会等其他电商渠道。

靠坚果起家,经过5年的发展,三只松鼠的产品线虽已覆盖到坚果、干果、花茶等多个休闲零食领域,但是为公司营收贡献最大的,仍是坚果类产品。2014年-2016年,三只松鼠坚果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7.85%、80.44%和69.83%。

坚果产品的经营状况对三只松鼠的生死存亡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无论是核桃、板栗、松子、夏威夷果、开心果等树坚果,还是花生、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等种子坚果都属于初加工产品,行业内创新率不足5%。在除去包装、品牌、顾客体验后,就产品本身而言几乎没有差别。真正决定坚果品质的大小、色泽、香味、坏果率等指标上,由于采用多家代工厂集中供货,产品质量也难以控制。

在当前电商红利过去,线上流量成本越来越高,“淘品牌”行业整体都在没落。面对更加“挑剔”的消费者,过度依赖电商的三只松鼠正面临行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对此,虽然三只松鼠已经开始布局线下三只松鼠“投食店”,但是线下店同样面临创新不足的问题。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