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将至,拼多多火线加入“IPO全家桶”

2018-07-03
来源:资事经纬

6月29日,拼多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说明书,欲赴美IPO。在招股书中,陆奇赫然出现在拼多多独立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位置上,引发各方强烈关注。

自从离职百度之后,这位被称为“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的大佬新去向,就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话题,大多数人对陆奇将拼多多作为“下一站”表示无法理解,而多家媒体则较为客观地认为,陆奇与拼多多就此关联绝非偶然,可能是拼多多背后的资本作祟,希望借助陆奇的声誉及影响力,来推高拼多多的估值。

不管真相如何,拼多多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的确刷足了一波存在感,也引发了各方或称赞或嘲讽的评价。那么,这家成立不满三年,即蹿升到无数初创公司无法企及的商业高度的独角兽,其运营模式究竟有何独到之处?另据《财经》报道,此前黄峥并未对内提及上市计划,员工听到上市消息时都是一脸懵逼的表情。拼多多如此“仓促上市”背后,又预示着资本市场出现了何种异动?

3年长成独角兽,拼多多或撑不起高估值

2015年对中国互联网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10月,美团收购大众点评,成为团购市场无可匹敌的No1,历时数年、拼杀惨烈的“千团大战”就此落下帷幕。而就在此前一个月,主打社交电商的拼多多宣布成立,4个月单日成交额突破1000万,成立1年用户总量突破1个亿,发展势头异常凶猛。作为对比,京东用户总量突破1个亿,花费了整整15年时间。

彼时在电商业务屡屡受挫的腾讯眼中,拼多多简直就是挽救腾讯电商颓势的不二之选。于是,2016年腾讯联合IDG资本,共同领投了拼多多高达1.1亿美金的B轮融资,被阿里、京东视为“野蛮人”的拼多多自此像是坐了火箭般,走出了一条耀眼的商业发展之路。

纵观拼多多的商业裂变路径,其实也并不复杂:用户通过朋友圈及微信群发布带有拼多多团购的链接,并以较低的商品价位团购,其本质还是通过由价格与价值形成的性价比,来吸引及收割用户。拼多多改变了以往团购、聚划算等由商家或平台发起的拼单模式,转而由用户自主发起团购,将社交传播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此外,在“腾讯的社交、拼多多的电商”综合作用下,拼多多显露出惊人的商业能量,2017年GMV就已超过1000亿,另据极光大数据显示,到2018年5月,拼多多在应用端的渗透率已达26.5%,一举超过京东的23.52%,手机淘宝则为51.88%。日活水平也不断攀高,据媒体报道,到6月26日的日活水平,手机淘宝为1亿7千万,拼多多为5500万,接近手淘的三分之一。

评价一家公司做得是否成功,自然也不能只看上述数据,虽然拼多多发展势头凶猛,但也有致命商业弱点。据《财经》报道,尽管拼多多在订单量上超过京东,但客单价非常低,2017年的客单价约为32.8元,不到京东的十分之一,阿里的六分之一;同时,根据招股书显示,拼多多2018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3.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倍,但仅为同期阿里的2.2%和京东的1.4%,差距极大。拼多多在线营销服务(类似于淘宝在线广告系统)成为重点发力业务,占据一季度总收入的80%。

对于这样一家对京东、阿里造成较大压力,但其收入又远逊于上述公司的社交电商企业,资本市场给予了怎样一个估值呢?

据资事君(ID:zishijw)了解,拼多多本次上市的估值或高达300亿美元,而在成立三年时间里,拼多多已经获得四轮融资,在最近4月份的C轮融资中,拼多多获得腾讯领投的30亿美金左右的投资,估值接近150亿美金。如今时隔仅两个多月,其估值便又飙升了一倍,而近期将要IPO的明星企业中,美团点评最新估值为600亿美元,小米科技则处于540亿至700亿美元区间,京东今日市值为555.9亿美元。拼多多在GMV(衡量电商企业增速的最核心指标)上堪称疯狂的增量速度,或是其估值飙升的根本性原因。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拼多多GMV为1412亿元,2018年第一季度GMV为662亿元,达到2017年全年的46.8%。

不过,GMV飙升背后也有隐忧,据极光大数据显示,2018年1月到2月,拼多多月均DAU从峰值的4323万,降到了4013万。从用户的环比增速看降幅明显,2017年9月底、12月底以及今年3月底,环比分别增58%、55.2%和20.47%,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拼多多,初尝“数据下滑”的苦涩滋味。同时,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其净亏损分别为2.92亿元、5.25亿元,而今年一季度的净亏损就已达2.01亿元,2018全年亏损金额或将进一步扩大。

遭遇发展瓶颈的拼多多,是否能支撑起300亿美元的估值?这是摆在拼多多团队面前一道待解的难题。

资本市场新一轮寒冬到来

AI财经社报道,从传出IPO到最终递交招股书,拼多多只用了3天,这家社交电商独角兽,又一次跑出令业界为之侧目的速度。不过,匆忙上市背后,资本市场或已变天。

一切皆有预兆。6月7日,小米首次递交了CDR发行申请,12天之后小米突然改口,称选择先在香港上市,再择机通过发行CDR的方式在境内上市。与此对应的,则是小米由千亿美元估值传言,跌落到如今的近乎“半价”。在前段时间的投资推介会上,雷军一句“这次550亿美元的定价,就是我也不想开价了,你们随便开吧。总不至于连550亿美元都不值吧?”,表达出对小米低估值的强烈不满。

其实,小米估值减半是香港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从此次小米公开发售情况就可以一窥全貌。据此前媒体报道,截至6月28日招股结束,小米公开发售部分累计获得约11万人认购,超额认购倍数达到约8.5倍,冻结资金接近230亿港元,这一结果让不少香港券商深感失望,原本预估的百倍认购化为泡影。一家香港券商经纪业务负责人道出认购遇冷缘由,香港散户认为小米估值偏高,同时去年在港上市的四只代表性新经济股票,即阅文集团、易鑫、众安在线及雷蛇的股价持续大幅下挫,更让投资者对小米上市之后的市值表现持怀疑态度。

香港资本市场如此,那美股市场呢?今年上半年,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不断,以京东、阿里为代表的中国新经济概念股纷纷告别了2017年的上涨行情,进入股价下行通道,京东在5月底股价一度跌穿35美元,较今年1月时超过50美元的股价跌去30%,市值蒸发超过230亿美金。而在新金融领域,资事君在此前《解读在美上市7家互金公司最新财报,5家破发3家谋转型》一文中提及到,截至6月26日收盘,7家公司中的5家股价已破发,最高跌幅超过70%,美股市场表现让投资者心碎不已。

另外,随着二级市场的连续下挫,当前一级市场的融资环境也正在变差,不论企业数量还是融资金额,都创下近年来的最低水平。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场股权类融资(包括IPO、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合计达到7095.42亿元,仅占2017年全年的41.20%,融资家数320家,仅占去年全年额29.04%。受此影响,今年上半年IPO募资922.87亿元,仅为去年全年的40.11%水平。包括影视、新经济等产业融资,都纷纷陷入融资僵局,预示着新一轮资本寒冬已经到来。——这也是小米、美团这类超级独角兽纷纷改口,选择提前上市的根本性原因,唯有上市后借助资本力量,才有可能熬过这场资本寒冬。

对于连年亏损的拼多多而言,此时上市,尚有可能以一个相对较高的股价,在资本市场募集到更多资金,你看它“饥不择食”地在招股书中将陆奇抛出来,就足以见得内心也是一片“凉凉”了。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