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虚拟信用”套现产业链

2018-08-20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套现是把“双刃剑”,既不能不管,又不能禁绝。像银行信用卡一样,如果这些消费金融产品把套现全部打击掉,那么发行规模、贷款余额、分期转化客户的转化率都会下降,这会对这个产品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不少平台并不敢真正禁绝套现。

  

这是一个警惕的圈子。


圈子里的各方都有着心照不宣的目的,他们以极简洁的行话完成着一笔笔套现交易。卖方以“懂者自然懂”的态度月入几十万;买方则以“一回生二回熟”的行家身份默契地达成自己的需求。

  

这里的客层相对“低端”。以卖方的话说:“都是些没有房、没有车、没有公积金,又急需资金的人从这里套现。那些有房产有车有公积金的,自己都有额度高的渠道,不会在乎这点额度。”

  

卖方担任着“掮客”的工作:帮助客户包装芝麻分,圈里称为“点亮13星”。说白了,就是为客户的芝麻信用数据进行“刷分”。有业内人士说,这是零成本操作。

  

芝麻分是对一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的产品,评分范围从350到950,分值越高代表信用越好。如果芝麻分够高,可以开通花呗、借呗等平台授信,用于借款。

  

刷高芝麻分只是套现链条的第一步,甲乙双方的终极目标是借助“信用极好”的芝麻信用高分来提升花呗、借呗的额度,并进行套现。

  

其实,不只是花呗、借呗,现在不少网贷平台或小贷公司以芝麻分都作为一项重要的放贷考核指标。“一些网贷平台风控就是,芝麻分达到多少分就放款,所以有的客户刷分是为了套取网贷平台、小贷公司等机构的贷款。”一位从事线下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说。

  

基于此,圈子里的各方打造了一条畸形的闭环灰色产业链。他们在疯狂刷分套现之余,以“代理”模式发展下线,裂变风险。

  

显而易见的是,被吹大的泡泡摇摇欲坠,风险一触即发。

  

“全套”300元

  

芝麻信用分里面的个人信息有13个星星需要点亮,这13个星星代表了13条个人信息,比如学历信息、单位邮箱、职业信息、驾驶证、海外信息报告、车辆信息、房产信息、公积金、信用卡账单等,芝麻信用分点亮13星,其实就是补全自己的支付宝的个人信息。

  

对一些资质较差的人来说,如果如实填写13星资料,芝麻分会很低,那就意味着花呗、借呗信用额度也不会很高。对那些想在平台套现的人来说,自然额度越高越好。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想方设法“刷分”,其中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包装13星”。

  

新金融观察记者在微博上搜索“13星”,找到了不少提供芝麻信用“刷分”服务的卖家。而在QQ群里搜索“13星”,出现了“强开支付宝十三星”“支付宝13星全天秒”等几十个包装“13星”的群,这些群都是百人大群,有的已接近满员。

  

在淘宝搜索“13星”,也能找到“包装13星”的卖家。记者在一家店铺里看到,2013年就已经成立的店铺目前只有5颗红心,店里共有14件产品,其中有6件是“点亮13星”的,这6款产品销量并不是很高,加一起月销50多笔。

  

记者联系了该店铺的卖家,卖家给了记者一个微信号,示意移步微信联系。记者添加了该卖家微信,在其朋友圈,记者看到各种“点亮13星”的广告以及一些成功案例。

  

“点亮13星,收费300,半小时点亮。”该店铺卖家表示:“直接微信上打钱也可以,或者微信上交150元定金,网店拍下150元‘产品’,13星点亮后在网店确认收货。”

  

随后,该店铺卖家给记者发来需要提供的资料,其中包括姓名、性别、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工资基数、支付宝账号、支付宝登录密码等。“记住,支付宝一定要关闭人脸识别登录,操作期间不能登录支付宝,做好会通知你,再登录。中间手机会收到一个验证码,报给我,我才能登录你的支付宝。”该卖家直言:“我们只负责点亮‘星星’,具体能否涨分、能否提高额度,不是我们的业务服务范畴。”

  

信息孤岛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大部分的客户通过点亮13星可以刷高芝麻分提升花呗、借呗额度,但有人只能提很少的芝麻分,对花呗、借呗额度提升没什么太大的帮助。

  

对此,蚂蚁金服在接受新金融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机构所谓的支付宝芝麻分“涨分”手段是完全不可信的。支付宝会对用户提交的个人信息进行多维度交叉检验,以确保信息真实性,所以部分相信黑产机构的用户付费操作之后发现并未涨分。同时,支付宝方面提醒:上传伪造信息后不但不会涨芝麻分,还会对自己的信用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据一位从事数据交易人士介绍,这个“生意”刚开始的时候,其技术还未成熟,13星不能全部点亮。不过即便如此,生意也是好得不得了。“最早13星只能开通其中几项,实际提分效果也不太确定,即使那样,一份资料还能卖1600元,而且单子很多。”该数据交易人士表示。

  

至于如何操作,一位业内人士隐晦地表示:无非是依靠地下黑市数据。“现在很多数据,比如车产、房产等,都是孤立存在的,你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各部门之间信息尚未打通,这就意味着同一个人的不同领域的信息不可相互查询,因此只要名字相同,就可以躲过风控,这就是风控的漏洞。”

  

在13星中,有一项是“海外征信报告”,这一项看似最难突破。但在这些卖家手里,这也并非难事。

  

要想获得海外征信报告,就需要SSN,这类似于中国人的身份证。而获得一个SSN并不难,在QQ群查找里搜索“SSN”,就会出现“美国SSN金融”“支付宝海外征信报告”等QQ群,在这些群里,不少人公开出售SSN。

  

目前,SSN的“市场价”3元一条,300条起拿的话2.8元一条。一些卖家则有现成的海外征信报告可以提供。“我这有美国亚马逊审核通过的征信报告,信用分都是70分以上,35元一条。”一位卖家表示。随后,他给记者发来两条征信链接:“你可以先测试一下,看下质量。”

  

在“13星”中,还有一项是代开公积金,对这些灰产从业者来说,这已是成熟的旧技术了。“无非是找两个皮包公司,挂靠公积金。”一位市场人士说。

  

可见,在这条兴盛的产业链背后,是庞大的数据库和伪造信息团队支撑。芝麻信用“刷分”暴露了中国征信市场和个人数据安全保护市场的短板。

  

裂变风险

  

在这个链条中,当芝麻信用提分提额完成后,就到了套现环节了。

  

新金融记者找到了一位套现商家,该商家告诉记者,手续费13%。随后,该卖家发来一个测试的二维码,该二维码显示的商家是一家玩具店。卖家要求:“保存图片,支付宝扫,输入1元,看下能不能花呗付款,做一下测试。”

  

记者按照要求完成测试后,该卖家表示:“套现1万元要分笔操作。我先发一个2999元的二维码给你,你支付,支付成功订单详情截图给我,给我付款的支付宝账号,我打款2610元给你。”记者在该卖家的朋友圈看到,商家都是可以用花呗支付的商家。其中以国美居多,还有携程网。

  

如果以套现手续费率8%—15%计算 “套现人”通过花呗等平台套款的资金成本并不低。当前,花呗、借呗等互联网金融巨头,以及其他知名互金平台的小额短期现金贷产品的综合费率严格按监管的要求在年化36%以下。相比之下,违规套现的资金成本畸高。

  

值得注意的是,新金融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管是刷分还是套现,都存在“代理模式”。

  

以“点亮13星”为例,卖家们的报价从100至500元不等,这就是“代理们”各自报价的结果。

  

“我招收‘代理’,代理费698元。你加我代理后,我这边有40多款产品你都可以卖。13星的代理价格只要88元,你们卖300元、500元都行,也有代理卖100元、200元薄利多销,卖得越高你们自己赚得越多。你们接到单子把资料排好格式发给我,具体业务我这边操作。”在该卖家的微信朋友圈,记者看到“全国招代理、招学徒”的广告,大肆发展下线。

  

随后,新金融记者联系了另外一个“技术”卖家。他主要出售“点亮13星”和花呗解封技术。该卖家表示,他手下有几十位代理,“13星”产品给代理的价格只要80元。“现在同行竞争太过激烈,一手价格都在竞争。”据介绍,他们团队一个月收入十七八万。他手下代理们一个月能赚几万元。

  

在这个知识付费年代,刷分套现的“灰产”老板们大多在四处兜售他们的“技术”。

  

“全国收黑户,年龄20-40。无视芝麻分,无视负面记录,手机实名10个月,无轰炸,通话记录正常,没做过借条的就来,额度10000到100000。技术同步出售。欢迎各位大神,上人试单。”一位技术卖家在群里不停地发布这样的广告。该卖家告诉记者,“黑户网贷”技术学费888元,“借条”技术学费1888元。

  

“代理制度”带来的风险裂变,其危害不言而喻。

  

行业异化

  

不只是花呗,很多消费金融产品都难逃被套现的厄运。灰色套现团队打造的庞大的地下链条,给消费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据了解,在打击利用“花呗”非法套现及诈骗方面,依托蚂蚁金服的风控体系,花呗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反套现、反诈骗体系。面对新型网络套现诈骗,花呗布下了三道防火墙:基于海量数据的智能风控大脑、反欺诈决策引擎以及合作伙伴的联防联控机制。这三道防火墙已经拦截了数十万笔可疑交易,阻止了数亿元的损失,将绝大多数的疑似诈骗交易拦截在事前。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类问题仅靠技术手段难以解决。一些电商平台对商户资质审核管理宽松、准入门槛低;电商经营状况监控等业务流程上存在漏洞等,都为违规套利提供了便利。

  

对此,一位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套现是把“双刃剑”,既不能不管,又不能禁绝。

  

“像银行信用卡一样,如果这些消费金融产品把套现全部打击掉,那么发行规模、贷款余额、分期转化客户的转化率都会下降,这会对这个产品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不少平台并不敢真正禁绝套现。”上述银行人士说。

  

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7)》分析,金融脱媒日益深化,传统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弱化,或者“主动脱媒”降低监管成本,带来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新问题,挑战传统金融监管模式的有效性。在这一背景下,花呗、白条等消费信贷产品,因其新金融属性、伴生场景化交易,相比银行信用卡,平台方对它们的套现违规处理态度更复杂。

  

事实上,目前对这样的产业链进行处罚并不容易。互联网金融交易匿名化,从业者鱼龙混杂。每个人在网上的行为和其线下真实的身份并不一致。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共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朱巍认为,伪造信用这样的行为大部分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是依靠大数据进行传送的。从代理、中介到最后的执行者,每一个环节都是通过网络这种不见面的方式进行跨领域、跨区域的合作。如果还是按照以前属地执法的方式,在执法的过程中会存在困难,这些都是互联网带来的新挑战。互联网的治理不能因为属地管理而被局限住,企业、平台应该联合起来在技术上和制度上有所作为。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