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人工智能让人类从“劳动”变为“创造”

2018-08-23
来源:融资中国

1534988243923473.jpg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投资人力资本,拥抱人工智能: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报告发布暨课题研讨会。首先,我代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对会议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今天我们讨论的这个话题,一方面具有前瞻性,谈的是处在科技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另一方面又非常古老,谈的是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十分关心的就业,也就是“饭碗”问题。

 

为什么讨论这个话题呢?我看今天大家注意力已经被我旁边的机器人吸引过去了。确实,机器人的发展在最近的几年当中突飞猛进,这个背后是语音识别、大数据计算、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更加智能的机器人,在我们生活当中会变得随处可见。

 

机器人的常态化应用,首先肯定是件了不起的事,能够给人类帮上不小的忙。往深处说,会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甚至会带来整个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作为追赶者,能否借助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实现弯道超车,打破既定的国际产业的技术和发展的格局?

 

1534988258917742.jpg


过去几年里,红杉资本一直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进行了探索和布局,系统性地投资了一批领先企业。应该讲,我们对这个领域有一些理解、积累,但是即使这样,我们面对上述问题,也不能够给出非常明确的答案。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拜访卢迈秘书长,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就这些问题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我们相信这会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就红杉而言,我们可以把多年的行业经验和积累贡献出来,提供一个角度的观察,一个行动的思路和一个发展的建议。我要特别感谢过去一年里面,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课题组的同事们进行了艰苦而高效的工作,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就有了这样一份报告的面世,对于人工智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就业,对未来人力资本的发展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社会上有很多讨论声音,在学习这份报告的过程当中,我有些思考跟大家分享。

 

首先,人工智能会在一些特定的场景里,比如工厂的流水线、安保、疾病的诊断等多方面,通过成千上万次训练,在大数据计算的赋能下逐渐超越人类,替代人类完成大部分重复性、机械性、繁琐工作。

 

比如在肺癌筛查方面,每个医生每天平均看200-300张片子,80%的时间用在做重复的节点识别工作。红杉中国投资的推想科技,运用AI技术辅助全世界的医生,每天诊断超过20000例病人肺部影像,成了医生的好帮手。

 

另外,我们看到在逻辑尝试、创新能力、人文关怀方面,人工智能还远远无法替代人类,也就是说,我们离大家所说的通用人工智能(AGI)还有很长一段路,而从低智能工作当中抽身的人类,现在可以用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这些机器解决不了的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人工智能带来的是人类双手和大脑的又一次大解放,工作意义将从劳动变成创造,更多的头脑将用于思考科技创新的新燃点,发现文化艺术的新燃点,这样也能致力于深化对整个世界的人文关怀,我相信人工智能和人脑智能会相辅相成实现共生。

 

今天我们处在人工智能大变革的前夜,唯有主动拥抱变化,抓住这个巨大机会,同时未雨绸缪,应对好它所带来的可能的难题和挑战,如何提前让整个社会,尤其是人才培育体系做好充分的准备,让我们教育和职业培养模式以及劳动力结构,能够适应一个新的人工智能的时代,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正是这份报告所希望能够探索的题中之意。卢迈秘书长和全体课题组的成员,以及为研究报告提供多方支持的单位了和个人,为此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辛勤的劳动,你们高质量的工作为人工智能发展和中国未来开辟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勾勒出了有章可循的行动方案。

 

所以,最后请允许我再次代表红杉中国向你们表示衷心地感谢!谢谢大家!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