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面前,性命宁有价乎?

2018-09-03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摘要:Uber被封杀的警告就在眼前,滴滴却连安全机制都难以完善,是谁给了滴滴“宠爱”任凭骄纵跋扈,忽视人命?


“司机开的山路没有一辆车,有点怕”

“救命”

“抢救”

20岁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这最后的信息是她留给世界的恐惧、希望、后悔、焦急。女孩儿,最后那一刻,你是不是还在期待,还在害怕?

8月25日,滴滴发布道歉声明,称“案发时车牌系钟某线下伪造”;

8月26日,滴滴被发现删除“空姐遇害案”道歉声明。

8月27日,深圳市网信办、深圳市公安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委联合约谈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责令滴滴平台于9月底前完成4项全面整改工作,否则,将对其采取联合惩戒、撤销经营许可证、APP下架等措施。

同日,犯罪嫌疑人供述称,从去年开始一直用案发车牌跑滴滴顺风车,没有更换过牌照。

炎热的八月,冰冷的尸体。一条人命?三倍赔偿。

还在撒谎的刽子手,性命于你而言真的如此不值得敬畏吗?

市场垄断下的为所欲为

温州乐清事件中,滴滴司机的丧心病狂令人恐慌。然而距离“空姐遇害”一案仅仅过去三个月,滴滴的“重金悬赏”不过让其又上了一次头条而已。2016年5月,深圳女教师遇害,滴滴通报称,涉案司机潘某用其真实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车牌号为粤B6S8N3)在顺风车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但案发车辆的牌照(粤C2S8N3)系潘某临时伪造。

惊人“相似”的历史,在此刻令人毛骨悚然。复制黏贴果然简单,就像“人命”一样不值得多花一丝力气。

事实上,滴滴出行平台注册的司机曾多次作出强奸、性骚扰、打人等恶性事件,裁判文书网上就强奸、性骚扰案件有14起,然而要知道,我国对于性骚扰依然处在难以走到诉讼阶段的状态,无论是取证难度还是程度的判定,14起诉讼背后是庞大的女性群体默默忍受的现状。滴滴,这些年你又做了什么呢?

市场占比极高的滴滴出行,在打败Uber、快的等网约车企业后,不再拥有可对比的挑战者,事实的垄断逐渐形成,用户粘性成就了滴滴,滴滴又是如何回报它的成就者?居高临下、服务劣化、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在缺乏监管的行业,一家巨头企业的过去能看到它的现在,现在亦能照射出未来,“马后炮”式问责未免假仁假义了些。

烧钱模式燃起的命运转轮

“共享经济”刮起的狂风巨浪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然而重资产的共享行业需要烧钱、砸钱,盈利模式略显模糊的行业里,上百家企业没有避免成为死亡名单里的一员。滴滴是幸运的,多次融资多次击败对手,然而从泥潭里挣扎生存的白莲花,早已习惯模式背后的残酷杀戮,生存原则如此任谁都无法更改。无监管,无界限,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企业需要资金,需要冤大头用户,需要一个安定的表面,唯一不需要的就是进行所谓“整改”——为用户服务断自己财路。滴滴并不是慈善家,而是良心与资本博弈下的“智者”。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滴滴在今年4月与多家投行洽谈IPO事宜,5月下旬消息称其已初步敲定在香港上市,或将采取同股不同权的形式。

上市的消息在此刻变得极为讽刺,资本的这辆马车远比“滴滴顺风车”要充满诱惑,好上的多。

0827_28

网络上的滴滴客服员工表示,滴滴采取的客服分一级、二级,他们作为一级客服没有权限获取信息,而转移给二级客服进行处理并不是公司内部所希望的。媒体报道称,滴滴客服大量采取外包模式,外包客服往往会判断事件严重性进行选择上传至滴滴内部或是自行解决,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权限,然而客服上传信息、核实的时间却难以明确。客服流程的问题也是内部管理存在巨大漏洞的体现,可是滴滴难道不清楚?

对于问题,未曾重视、未曾为此付出,哪怕只是流程上的优化、多设置一道信息报送,那么,重视的资本融资,终将回归到最初的样子。

亟待监管升级

26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以及北京市、天津市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对滴滴公司进行了联合约谈,表明了政府管理部门的态度和立场,对滴滴公司明确提出了整改要求。交通运输部官网发布新闻:【评论】堵住“滴血”的漏洞:

不论是在野蛮竞争的初始,还是垄断形成的当下,监管是克制违规违法的最有效方式。

2016年11月1日出台的网约车暂行办法、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将网约车纳入考核体系、《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首次将网约车纳入地方性法规,监管的技术与艺术也在迅速进步,约谈、叫停的方式为用户的利益构筑及时的保护伞。但是其天然的滞后性依然存在,也因此博弈不会停止,企业将继续寻找监管的缝隙在其中牟利。但这不是共享平台所独有问题,而是各行业、新型产业在特定发展阶段之必然。我们也同样呼吁监管层从更高的维度、更有效的手段、更科学的技术、更符合民意的措施进行监管,从各方面去维持一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当生命有了价格

出事后我们必然要问责滴滴出行,一个平台企业若不能做到资质的审核、紧急机制的维护,便是妄图获利却连责任都担不起的无耻之徒。滴滴更不能将自己与普通电商平台划起等号,性命攸关之事如何用金钱衡量?

安全认证漏洞百出,滴滴顺风车车主可以看到用户的全部评价,这究竟是所谓中介服务的公允,还是钻进桃色空隙、妄图发展“交友业务”的贪心之举?

2014年,印度一位有犯罪前科的Uber司机提供虚假资料,成功隐瞒了自己的身份,性侵一名25岁女性乘客,之后Uber在印度遭遇封杀;2015年4月,Uber重金挖角Facebook的安全主管乔·沙利文(Joe Sullivan)来担任公司的首席安全官,负责Uber的各项安全事务,沙利文曾在美国司法部供职8年时间,负责调查网络犯罪。2017年,Uber因为允许有犯罪记录或机动车违法记录的人注册成为平台司机,被科罗拉多州罚款890万美元。然后,今年五月,Uber在美国部分上线新的安全功能,当乘客遇到危险时能通过应用内的“panic”按钮可以一键直接与警方联系。

即便如此,Uber被封杀的警告就在眼前,滴滴却连安全机制都难以完善,是谁给了滴滴“宠爱”任凭骄纵跋扈,忽视人命?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