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电商B2B市场占比九成,网售处方药放开,中小玩家掀上市潮

2022-12-14
来源:蓝鲸财经 作者:蓝鲸财经
临近年末,B2B医药电商企业药师帮再度向港交所递表,将医药电商今年的这波赴港上市潮延续至年底。

临近年末,B2B医药电商企业药师帮再度向港交所递表,将医药电商今年的这波赴港上市潮延续至年底。

回望2022年,在政策加持、“互联网+医疗”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医药电商行业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预计整个市场将达2431亿元的规模。不过,今年的规模增速较以往有所下滑,跌破10%。其中,医药电商B2B市场凭借超93%的高比例依然占据着行业的主导地位。

从企业角度看,2022年以来,叮当健康、圆心科技、药师帮等中小玩家集体冲击IPO,在医药电商领域掀起了一股赴港上市的热潮。而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这两大巨头则率先扭亏,走在了盈利的道路上,不仅给行业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也为其余玩家提供一个探索B端业务的样板。

医药电商B2B市场占比超九成

我国的医药电商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多种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主要包括B2B、B2C和O2O三种模式。其中,药师帮、药京采等平台采用B2B模式,直连工业企业和零售终端;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平台采用B2C模式,连接药店和消费者,为医药电商领域的两大巨头企业;叮当快药、上药云健康等平台则侧重于O2O模式。

近年来,在政策加持、“互联网+”概念、新医改等因素的多重助推下,我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不过,若将时间线拉长看,医药电商市场规模的增速开始回落,预示着行业发展或将进入平台期。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达1956亿元,同比增长28.35%;到了2021年,医药电商市场规模同比增15.54%至2260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2431亿元,增速滑落至7.57%。

其中,2020年B2B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5.52%至1723亿元;2021年B2B市场规模为2072亿元,增速下滑至20.26%;预计2022年将同比增9.9%至2277亿元。

由此测算,2020年-2022年,医药电商B2B市场在整个医药电商市场中分别占据88.1%、91.68%、93.67%的比例,占比逐年增长,可见B2B市场在医药电商领域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虽然医药电商B2C模式市场份额不高,但它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且活跃的医药电商细分模式。未来随着处方外流、分级诊疗以及药品网络零售的“解禁”,医药电商B2C市场需求将会持续提升。

药品网售新规落地,网售处方药有条件放开

一直以来,涉及国计民生的医药卫生ß都是政府重点监管的领域。2022年,医药电商领域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

据了解,办法共6章42条,明确了药品经营企业主体和药品网络销售平台的责任,对药品网络销售管理、监督检查措施及法律责任作出了详细规定,对药品网络销售活动加以统筹整合。今年12月1日起,办法正式实施。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程亮律师认为,虽然办法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增加药品网络零售企业以及平台方的运营成本,但规范合规的药品电商市场环境,势必会吸引更多药品零售企业加入到网络零售中来,发挥他们在线下销售中已经具备的人员、技术上的优势,在网络药品销售这一赛道上以更加优质的姿态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多年,网售处方药被明令禁止。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此前由于监管的空缺,网售处方药存在处方真实性确认难度大,线上医保支付未开通、用药安全难保障等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导致网售处方药迟迟难开放。

而今年出台的办法改写了这一局面,首次将处方药网络销售进行“松绑”。据悉,办法明确对处方药网络销售实行实名制,要求第三方平台建立并实施处方审核制度。在药品展示方面,办法规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应当区分展示,并明确在处方药销售主页面、首页面不得直接公开展示包装、标签等信息;通过处方审核前,不得展示说明书等信息,不得提供处方药购买的相关服务。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认为,四年多的酝酿,使得原本网售被禁止的处方药有条件的被放开。但办法多处对处方药的网络销售在资质、管理、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整体上看,意见的落地,意味着网络售药要进入新的节点,对于医药电商整个赛道来说,这也是一个风口。

叮当健康们冲击IPO,掀起上市热潮

具体到企业层面看,2022年医药电商领域掀起的上市热潮可谓是一大亮点。

今年9月,叮当健康(前身为叮当快药)成功登录港交所上市。该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快药、在线诊疗及慢性病健康管理等,其中,叮当快药以线上叮当快药平台和线下叮当智慧药房为载体,为叮当健康最主要的业务板块。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叮当健康自营线上平台的医药健康业务的ARPU分别为98.3元、129.0元及132.2元,自营线上平台占线上直营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44.1%、36.5%及30.5%。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叮当健康于中国17个城市拥有348个智慧药房。

记者注意到,在医药电商赛道,与叮当健康一样选择赴港上市的,还有圆心科技、药师帮等企业。

今年4月及10月,圆心科技接连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冲击主板上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照2020年的收入计算,圆心科技是中国第一大专注于处方药的综合医疗交付平台。而从营收构成看,圆心科技依旧是一家以“卖药”为主的公司。

根据招股书,圆心科技主营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创新医疗健康服务三大业务,其中院外综合患者服务包括院外药房服务、院外医疗服务及药品批发服务。2019-2021年及2022年前8个月,其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97.9%、 97.5%、94.6%、95.3%;同期,院外药房及药品批发服务的收入占该项业务收入的95%以上,表明处方药及医疗产品销售为其最核心的业务。

无独有偶,药师帮也在今年5月及11月两度递表港交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1年商品交易总额规模(GMV)衡量,药师帮是中国院外医药产业最大的数字化服务平台。而不同于京东健康等B2C医药电商代表,成立近八年的药师帮侧重于B2B业务,其主要服务于上游的药品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以及下游的药店、诊所、卫生站等医疗机构。

中小玩家增收不增利,巨头率先盈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股上市热潮下,这几家中小医药电商企业几乎都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境地。

根据叮当健康公布的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其营收分别为12.76亿元、22.29亿元、36.79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118.12%、74.69%、65.05%,呈逐年递减态势。

同期,其年内亏损额分别为2.74亿元、9.2亿元、15.99亿元,呈逐年扩大之势,累计亏损约28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23亿元、1.49亿元、3.29亿元,亏损额也逐年扩大。

圆心科技方面,2019年至2021年,该公司营收分别为23.52亿元、36.29亿元、59.38亿元,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前8个月其营收同比增长29.8%至46.89亿元。不过,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8个月,其亏损额不断扩大,分别为2.01亿元、3.63亿元、7.57亿元、5.3亿元,累计亏损约18.5亿元。

相较而言,药师帮的业绩表现略胜一筹。2019年-2021年,其分别实现营收32.51亿元、60.65亿元、100.94亿元,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76.2%,营收表现较为强劲。同期,年内亏损分别为10.46亿元、5.72亿元、5.02亿元,亏损规模逐渐收窄。

而与上述玩家相比,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这两大巨头的最新财报透露,它们已经率先扭亏、走向盈利。

其中,阿里健康发布的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报告(2022财年上半年)显示,其当期实现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22.9%;净利润约1.62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3.5亿元,同比均实现扭亏。京东健康发布的三季报则显示,该公司Q3收入105.2亿元,同比增42.1%;经营盈利7722.5万元,同比扭亏;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盈利6.55亿元,同比增长86.6%。

业内人士认为,阿里健康与京东健康双双盈利,一部分得益于它们对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另一部分或许是其转型智慧医疗所带来的突破。这不仅能够给行业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还能为其余玩家提供一个探索B端业务的样板。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